PDF  下一版»本期共4版(1-2-3-4)
县联社:“三种模式”奏响金融精准扶贫最强音

本报讯 元旦前夕,段柳乡王庄村的农户王四孩,把最后一车小米送到了县城的沁州黄小米集团公司。由于与沁州黄公司签订了订单合同,小米的销售有了保障,他家当年的小米种植规模扩大到了七十多亩,年收入达到了六万多元,家里还新盖了五间新房。老王一家就是县联社所参与推行的“公司+基地+贫困户”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的受益户之一,在全县像他这样的受益农户共有三千多户。

2017年以来,县联社在助力全县扶贫攻坚中,积极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了“四位一体”资产收益、“公司+基地+贫困户”、“能人大户+合作社+贫困户”等三种较为成熟的金融精准扶贫模式,产生了较好的带动作用。

在“四位一体”资产收益模式方面,该联社将原来投放给龙头企业和能人大户的信贷资金,改由贫困户承贷后,以股金的方式投入到龙头企业和能人大户中,贷款利息通过财政贴息的办法解决,企业则按约定的分红比率将分红资金交付给贫困农户。这样既使缺乏收入项目和产业的贫困户获得了稳定的分红收益,也解决了龙头企业和能人大户发展中所面临的资金困难,在惠及更多贫困百姓的同时,实现了多方共赢。一年来,通过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先后向潞宝金和生农牧公司、海州科技农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发放贷款6620万元,参与其中的1324户贫困农户共获得分红529.6万元。

在“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方面,该联社紧紧围绕全县产业发展格局,依托县域涉农龙头企业,积极支持特色产业项目发展,着力提升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通过特色产业发展助力贫困户实现精准脱贫。先后向沁州黄小米集团有限公司投放产业项目贷款7423万元,可带动3000多户贫困户种植沁州黄小米脱贫致富。

在“能人大户+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方面,该联社制定了专项扶持方案,分别向册村镇河止村运输公司发放扶贫项目贷款110万元,向养鸡能人大户秦雪梅发放项目贷款200万元,向南里乡唐村贫困户种植蔬菜大棚项目发放贷款40万元等。助力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项目,在部分乡镇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产业脱贫格局。

为更好地发挥三种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的作用,该联社还在改进优化金融服务方面采取了相应的配套创新举措。一是升级了客户信息收集技术。专门成立了农户信息系统研发组,自主研发了农户信息管理系统,将数据库与扶贫办“建档立卡”数据库实时对接,实现了客户信息录入、查询、评级、授信等功能的电子化和系统化,将大数据应用贯穿于精准扶贫识别、决策、匹配、帮扶、管控、服务、退出的全过程,为金融精准扶贫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保障”。二是优化了客户评级授信机制。专门成立了整村授信项目组,逐村逐户开展整村授信工作。突破乡镇行政区划制约,设立了五个区域办贷中心,分片集中办理评级授信业务。全面推行员工包村终身责任制,每名员工根据人口多少分别对接1-2个村子,具体负责所包村评级授信、金融宣传、收贷收息等金融服务工作,不受岗位、职务调整影响,直至离开单位前终身不变,逐渐成了所包村的“准村民”。

在此基础上,该联社将贫困户贷款申请人的年龄从60岁上调至65岁,申贷单元调整为以户为单位,如果户主不符合贷款条件,其他成员符合条件也可申请扶贫贷款,有效扩大了扶贫贷款的适用范围,提高了贫困群体的获贷率。对个人小额扶贫贷款执行基准利率,降低贫困户资金使用成本。一年来先后投放个人扶贫贷款1.93亿元,让利达770余万元。截至2017年末,该联社扶贫贷款余额达2.75亿元,当年净增1.84亿元,超额完成了地方政府、上级部门和监管部门下达的目标。近日,中央电视台在我县采访扶贫工作时,还专门就该行金融精准扶贫工作采访了联社主任米华伟,在2017年12月28日的央视财经评论节目中进行了报道评论。

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