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最重要的民生工程。而健康扶贫是推动扶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是切实破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的积极探索。去年以来,我县围绕“精准”二字,健康扶贫在施策上出实招,在推进上下实功,在落地上见实效,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把优质服务送到贫困农民炕头的同时,也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送到了贫困患者的心中。
健康扶贫再发力
漳源镇罗卜港村的五保户刘进川身患喷门癌多年,癌细胞已扩散到全身,生活拮据的他不能得到及时医治。县卫计委在下乡调研的途中得知刘进川的情况后,马上安排工作人员到县医保中心为他申请到5000元的关怀救助。而像刘进川这样的实例,只是我县今年来健康扶贫的一个小小缩影。
去年一年,我县县乡村三级共组建26支医疗团队对全县贫困人口开展疾病筛查、疾病义诊、大病慢性病鉴定和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工作。开展健康扶贫“双签约”服务工作,共组建了签约团队521个,包括包村领导、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及县乡村三级医疗人员2275人,组成了乡村干部队和家庭医生队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3089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员开展了健康扶贫双签约服务工作。
同年,我县先后下发了“先诊疗后付费”实施方案,县乡医疗机构挂号窗口张贴了“先诊疗后付费”流程图,设立了“先诊疗后付费”服务窗口,开通了绿色通道,建立了工作台帐。到2017年11月20日,我县贫困人口享受“先诊疗后付费”优惠政策1336人次。与此同时,县级医疗机构设立 “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社会慈善救助“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方便贫困人口看病就医,截止年底,共有98人享受到了“一站式”服务的便民措施。
健康扶贫兜住底
“多亏了张大夫,吃了他送来的药,病情控制住了。现在要是哪不舒服,一个电话,他们很快就上门,服务态度好得没话说。”1月2日,家住定昌镇西渠上村的贫困户赵永聪说,她患有高血压、胃溃疡、腰椎间盘突出等多种疾病,过去由于没有钱治疗,就吃些止痛药,不但病没有治好,还引起了其他不适。
一人得病,全家不幸。在沁县,像赵大娘这样因病致贫户共3089户。能在关键时候扶持一把,就能挽救一个家庭,甚至挽救一条人命。
怎么帮?怎么扶?怎么兜住底?
我县按照“三定两加强”确定定点医院、诊疗方案、单病种付费标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加强责任落实,分病种、分批次对患有大病的贫困人口进行集中排查和救治。2017年57个整村脱贫村中需进行大病集中救治人员市级57人、县级130人,乡镇260人,到目前为止,已有25人在市级医疗机构集中救治,25人在县级医疗机构接受集中救治,217人在乡镇接受集中救治。县政府从整合的扶贫资金中拔付今年县级集中救治专项资金28万元,用于县级集中救治人员医疗费用补贴和陪侍人员每人每天15元的伙食补助费用。与此同时,我县全面建立农村贫困人口健康卡,每年为农村贫困人口开展1次健康体检,为农村贫困家庭提供“双签约”服务。针对医疗费用负担重、患有重病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户,通过倾斜医保政策、健康扶贫补充保险、动员社会力量救助等措施,实行兜底保障。
健康扶贫惠民生
看病花了34000多,报销完了只交了3500块钱,在县人民医院,贫困户马素玲办理完出院手续后,看着账单十分吃惊,去年5月,她的丈夫因脑出血住进了县医院,住院花了34560元,原以为得花1万多,没想到下来只花了3500多。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做实了精准救助的各项准备,落实了医疗救助保障机制后,如何进一步增进贫困群众的健康获得感?让健康扶贫真正惠及民生?
我县在去年的基础上,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模式变为“1+1+1”,即一位贫困人口和一位乡村医生、一位乡镇卫生院医生、一位县级医疗机构医生签约,乡村医生无法诊治的疾病,由县级医生进行诊治,确保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县级大医院医疗服务。与此同时,大力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每户拥有一套健康知识读本,每户配备1个家庭保健箱,每户发放一份针对性的健康处方,每人掌握1项保健技能,每户发放一套健康支持性工具(限盐勺、体重指数表)。举办“健康大讲堂”,开展健康教育专家走基层活动,在贫困村群众中休闲、聚集的活动场所,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健康小贴士、健身设施等,普及科学健康知识和健康健身方法,引导群众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并且继续加大全面建立健康扶贫补充保障制度,通过整合涉农资金等为农村贫困人口购买健康扶贫补充保险,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覆盖,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90%以上。将健康扶贫大病集中救治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对患重大疾病贫困患者的医疗费用,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大病补充保险等各类渠道报销后的个人支付部分予以保障。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少生病”,是我们健康扶贫追求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