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4版(1-2-4)
以史之名树一座文化地标 以谋为本谱“五位一体”档案新篇
——沁县国家档案馆建设纪实

2017年,对沁县档案人来说,注定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在上级档案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沁县档案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这一年,沁县档案人喜迁新馆,谱写了一首档案人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创造经典的壮丽诗篇。11月9日,恢弘大气、设施一流、功能齐全的沁县国家档案馆正式开馆,标志着沁县档案事业翻开了新的一页。从1958年档案馆成立,到今年,正好是一个甲子。60年来,经过沁县档案人一代又一代的艰辛努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许多成绩。新馆的落成,标志着沁县档案事业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开启了新的征程。面向未来,沁县档案人将继续秉承着“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理念,向着更加宏大高远的愿景,传承着永续不断的薪火,续写着档案事业新的辉煌!

沁县国家档案馆徽标设计

特点:

简洁大方、明快和美,寓意深刻、识别性强。体现档案行业性质和沁县档案文化内涵,兼具艺术性,反映档案工作的历史感和时代感,标志着档案行业面向社会、服务各界、服务群众的行业形象。展示档案行业的精神风貌,宣传档案工作,增强档案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寓意:

图案设计为椭圆形,椭圆在动态中是最稳定的,喻示沁县档案事业稳步前进。

局(馆)新姿

底色采用棕褐色,突出沁县档案馆的历史文化特质。图案采用中国红,呈现鲜艳、热情的特色,凸显档案人创新进取的意识。

徽标展现档案“打开历史服务现实”的理念。

档案 新馆靓丽

9月27日,虽是秋寒料峭,但在每个档案人的心中都有暖意来袭。因为眼前的这座新馆,凝聚着全县档案人的心声,承载着全县档案人的梦想。今天,终于梦圆。

沁县档案馆始建于1958年,1979年成立档案局,实行局馆合一,无论硬件设施还是配套功能,均难以满足档案现代化发展和社会公众的需求。建设新馆已成为实现沁县档案事业现代化的迫切需要。经过县档案馆不懈努力和争取,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沁县新档案馆于2015年4月开工建设。

该项目概算总投资1065.73万元,总占地面积4.9亩,总建筑面积3052.05平米。经过两年零四个月的紧张建设,项目建设取得了圆满结果。2017年9月27日,新馆搬迁工作开始启动。新落成的新馆靓丽秀美,方正的建筑,别致的造型,历史于现实相互交融,传统与现代共同呈现,起到了异曲同工之妙,将档案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新馆的环境与南下干部文化园及整个公园协调一致,是南湖公园的点睛之笔。

短短一个月时间,14余万卷档案安全迁入新馆,并正式启用。这座矗立在沁州南路南环路的崭新建筑,享有“全省县级综合档案示范馆”、“全省最美档案馆”的美誉,它的建成使沁县档案事业开启了崭新的一页,踏上了发展的新征程。

档案 文化创新

走进新档案馆,一条鞍马弧形大道映入眼帘,主路石板上小篆与王羲之刻字标新立异,引人注目:“千年铜革是,文化之邦,海河源头,名米之乡;北方水城,人文沁州,千泉之县,生态绿洲;与历史同进,与时代同行”。仿古工艺与档案文化相结合,既体现了新时代档案人殚精竭虑,砥砺前行的不懈追求,又突出了沁县悠久历史、独特文化、现实发展。铺设主路弧形平立,效果祥意。有仿古历史工艺,有传统观点,文化档案新意,鞍马路照着沁县档案人的目标奋力奔跑,劲道有力量。

实物陈列

历程展示

门厅墙面的设计围绕档案——记忆历史,档案——见证发展这条主线,以档案发展的岁月春秋为主题,用历史去贯通,用现实来体现,将沁县的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文化事件发生的数年时间在墙上直观体现,反映沁县发展历史,档案变革历程,沁县档案文物古迹和抗战历史等4个层面的内容,以彰显沁县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特色。

厅壁文化

道路文化

在三层东库,从五十年代建馆到2016年,四个时间段使用的馆藏档案进行展示陈列,用档案发展史体现档案人“不忘初心、创新发展”的全新发展思路。新馆西声像展厅正在进行装饰装修,东展厅实物展厅已完成设计;以组织举办专题培训,实现资源共享的报告厅已安装了大屏;今年十月份利用展厅举办了“献礼十九大、赞美新沁州”专题展览。新规划设置的面积近800平米的文化建设平台,成为全省县级馆最大的档案文化阵地,也成为发挥档案文化教育功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档案 馆库达标

数字化管理

智能化设备

自动灭火器

消防总控

除湿机增湿器

新馆的总建筑面积3052平米,馆库面积为1067平米,分为四个库区,二层两个库为智能化库房,三层有一个实物馆库和手动密集架库区,主要为档案展示区,展示各个时期的馆藏档案设施。预留一个库区作为档案备份中心。新馆的馆库能满足全县25——30年的档案存放需要。新馆库实现了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消防自动灭火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恒温恒湿空调“十防”全部到位,全面提升了档案保管水平。面积达标、功能齐全,设施完备,安全保密,服务便捷、节能环保的新馆为更好的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提升档案服务水平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贴心服务

档案 服务创优

公共利用

开放阅览

群众查阅

资料管理

新档案馆设施设备先进,功能齐全,强化了档案馆公共服务功能,增强了档案馆服务社会发展和城乡居民的能力。新馆内设有档案查阅室、公开阅览室、现行文件查阅室、陈列展示厅和爱国主义教育、多媒体报告厅等。建成后的新馆符合国家对档案馆建设“五位一体”(即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服务中心,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管理中心)的功能要求,将成为国有档案资源和社会档案资源兼备的档案资源库;全域沁州的档案信息管理、服务中心;面向公众的公共服务和文化活动的平台;青少年接受历史知识教育、培育爱国主义情操的活动场所。随着档案新馆投入使用,各项功能更臻完善,必将充分发挥档案馆“两个基地、三个中心”综合功能,进一步体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开放、实用、便捷、共享等特点,成为服务百姓、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

档案 绿色环保

位置优越

园林美景

清晨伴随鸟语花香走过来,远处,湖光十色、碧波荡漾。近处,天蓝水碧,绿树成荫……走进新档案馆,一派天高云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呈现在眼前。

新馆地处南湖文化园区核心,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为了与南湖公园优雅的环境相得益彰,档案馆馆长李东宏结合实际,按照“精细化”管理的思路,分别对环境卫生、绿化养护等管理标准进行细化,加大对室外工程硬化、绿化、亮化强度。在硬化方面,突出了材质的选用,造型的设计。使之铺张出一条“承载历史,古文典籍,北方水城,美丽沁州”的档案文化之路。在绿化方面,突出了与公园风格相协调,体现出“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四季皆有景的特点。在亮化方面,安装庭院灯和草坪灯,体现了与档案文化和公园风格的协调性。新馆的外部环境在沁县可谓首屈一指,成为全县环境建设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