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4版(1-2-3-4)
先锋榜——倾心注情真扶贫
——记次村乡南凹村第一书记任满红
本报记者 郭学红

他,一个80后农村小伙,小学时候背砖捡破烂,初中时候砍柴刨药材,上大学时端盘洗碗装车卸货,馒头曾是奢望,自行车曾是梦想,婚后才有了电视。他是南凹村第一书记任满红。

他,出生农民家庭,至今仍然没有脱离农业生产,在来南凹村以前,他已经有2年的南泉乡榜口村大学生村官经历,一年多的次村乡石科村第一书记生活。从锻炼的角度讲,他完全可以推卸这份工作,但不能推卸的是组织的厚望,人民的寄托,他于2017年4月再次走进乡村,担任次村乡南凹村第一书记,短短半年多,留下了许多足迹,书写了许多感人故事。

从馒头到馒头 馒头情暖了贫困户的心

2017年4月,任满红被调整到南凹村当第一书记,他开始走村入户,给他印象最深的贫困户是李怀亮。那是一个夕阳西下的黄昏,在村委主任赵爱国的陪同下,他来到了村东半坡上的一户土窑洞家,怀亮一个人躺在土炕上,漆黑的窑洞闪烁着比蜡烛稍亮一点的灯光。几句问候之后,得知怀亮竟然一个多星期没有吃上馒头,靠泡方便面维持生活。他产生了共鸣,曾几何时,童年的自己不也吃不上馒头吗?首先要做的是给怀亮买些馒头。在南凹村转了好几家都没买上,他二话没说驱车去了5公里外的次村,买了5元钱的馒头,送到了怀亮炕头。在嘘寒问暖中,他了解到,原来怀亮虽然先天残疾,但尚无大碍,喜好乐器的他跟着乐团帮忙,并不富裕,但也能挣个零花钱,勉强生计。自从2015年,自己得了半身不遂,生活就不能自理,一直由哥哥和嫂子照顾。命运往往是无情的,2017年,哥哥怀明因肝病住进了太原医院,由太原的女儿照顾,怀亮只能由家中的嫂子照顾。嫂子操里操外,根本张罗不过来,闲时给怀亮做点饭,忙时怀亮就只能泡方便面将就。这以后,满红就隔三差五给怀亮送馒头,八月十五还送月饼,怀亮是看在眼里,暖在心里。

舍小家为大家 下乡在村南凹就是家

36岁的男人是顶梁柱,在单位,他承担了财务和网络安全两项重要工作;在家里,前半年他老父亲病故,后半年二闺女出生。不论在单位还是在家里,一堆事情压在他身上,他根本忙不过来。但不论是指导贫困户杨双民操作电脑,帮助贫困户暴小平办理残疾证还是给常春堂设置路由器,还是冒雨进行危房排查,他都第一时间在场。

他白天走访贫困户,奔波在活动场所建设现场、移民工程建设工地、产业项目实施一线,晚上加班加点准备各项资料。在工作忙碌时,病危的父亲生命也一步一步走到了尽头。4月19日晚上,在村里的满红,接到姐姐的电话,匆匆忙忙赶回家里里,父亲已经离去。作为父亲唯一的儿子,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成为他终生的遗憾。

从广东东莞到山西沁县 互联网架起了爱心桥

广东东莞,中国东南沿海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山西沁县,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区之一,这两个没有一点关系的地区,因为“脱贫攻坚”联系在了一起。我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经济薄弱是脱贫瓶颈,争取外援是全县扶贫干部都在争取的路径。熟悉电脑,有互联网思维的满红便撒开大网发布求助信息,求助信息在“北京大学吧”、“中国农业大学吧”、“上海吧”、“深圳吧”、“东莞吧”等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方互联网社区传播。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9月,广东省东莞市紫檀山社区温飞宁主任打来了电话,表示愿意提供救助。仅仅2016年10月至12月,广东省东莞市紫檀山社区为沁县捐赠了2次衣物,这些衣物分别被发放到了次村乡南凹村、次村乡石科村、故县镇唐庄村、故县镇唐庄小学。一面“千里赠衣物 网连晋粤情”的锦旗,承载着沁县人民的心声,带去了对东莞市紫檀山社区爱心人士的感激之情。爱心无距离,扶贫无省界,目前,东莞市紫檀山社区第三次爱心捐正在进行,目的地还是我县。

扶贫之余,满红既要回家看望未出百天的可爱女儿,还得照顾年迈的老母亲。母亲老了,不会用煤气,不会用电磁炉,每逢周日,满红都得回家砍柴抽水,准备母亲一个星期的生活用品。扶贫还在继续,满红还在努力,他最大的心愿是次村乡南凹村能早日脱贫致富,自己能成为村民心中的南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