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4版(1-2-3-4)
在沁县买书
岳川

读书,买书,仿佛成了我的嗜好,我的唯一。在家乡买,出门也买,而且,都会给自己这样那样的理由,不是为了纪念某个节日、某次出行或者得了稿费,就是为了孩子的学习,甚或是为了让自己增长某些方面的见识。有时即使不买,也要有说服自己的理由,“买回去,就顾不上读了,下次再来读了再说。”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不是后悔,就是仍然买回家去,仿佛就和菲律宾女总统一样,只不过,人家有很多余钱,收藏的是几千只鞋子。可是,我的家里和办公室也“尽是书”,“乱花渐欲迷人眼”,读哪本好呢?

可是,书,仍然是要买的,为了爱好,为了纪念。这次市里组织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我到沁县“督查巡查”,自然也不能例外。

沁县真是个好地方。早就知道这里古称沁州,又叫铜革是,知道这里有二郎山、南涅水石刻,这里出过吴阁老、徐文达和王大任,知道写着“松竹梅”“梅兰菊”“耕读传家”几个字的古式门楼,知道沁县师范和沁县中学,知道沁州黄和唯思可达,当然,也知道这里被称为“北方水城”。但是,到了这里才知道,这里的水面真多,才知道水有八德,“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而且,这县城的学校真多,书店真多,难怪古人说,智者乐水,上善若水。

每天检查休息的间隙,我会漫步于西湖,漫步于附近的街巷,我深深地为这里的浓厚人文环境打动!这里竟然还有文庙,还有牺盟会旧址,还有古今人物家训长廊,还评选过“感动沁县十大人物”。当然,去得地方最多的仍然是书店!

新华书店自不必说,这里的管理很特别,中午竟然也不打烊,店员也是那样的和善,说着好听的本地方言,不会像防贼一样地跟着你,你尽管看,也尽管撕开那些塑料封套,我先后去了不下五次。有一天中午,我吃过午饭就去了,一直看到2点多,怕耽误下午检查才回去。我在那里看了几页周宪宗的《沉重的回报》、林夕的《是非疲劳》和斯霞的《中华成语千句文》,周的《回报》叙谈母子深情真挚感人,话语流畅,感人得很是下泪。看了小说《卑微者》,作者用一个帮人寻找亲生女儿的辞职记者的视角,描写了现时社会的种种现象以及自己的思考议论,看得很是过瘾。只是,书价较高,沒能染指。倒是为了给女儿补课外文言阅读的课,发现了《楚辞》注释本,这似乎也是我第一次发现《楚辞》的美,言简意远,好多成语竟源出于此,自然是不计价格了。这是一套书,想,孩子如果入了迷,能自己去买其它书就更好了。

要知道,课外阅读是很重要的,也是不同于同学的重要途径。当年的我,就因为读过《366天日历上的百科全书》,知道许多节日的缘故,抢答对了老师的英语提问,受到表扬,一步步爱上英语学习的。对了,为了纪念,也为自己买了朱自清的《经典常谈》,这是印了再印的书,这已是中华书局7年来的第12次印刷了,印数已达49000册,在这个市场经济大发展的时代,这也算是个奇迹的了。

三联书店,这里竟然也有三联书店!我去过几次,第一次,店主刚关门,回去吃饭了。听说,要转让。最后一次去时,门店已经清空了。我很为自己遗憾,应该淘本低价书的!

黄河书店,我们沁源也有过一家,应该有20年历史了吧。那天中午,天下小雨,我本来计划去育才路上的教育书店的,结果却发现了它。我在这条路上走过好多次,却沒有发现它。别看它不起眼,却是很文艺很文学的所在。一个多小时,外面下得紧,我在里面读得入迷,四十多岁的人了,竟然像个文学青年、莘莘学子,乐读不倦,女店主竟也相安无事。最后,当我决定要买陈玉兰的《李清照》(笺注本)和倪萍的《姥姥语录》的时候,我狠下决心地撕开了《夏至未至》的塑封,这时,店主讲话了,“撕开,你就得买。”幸亏撕得慢,我赶紧收手,插回原处,想赶快结账逃跑。漂亮的女店主倒也沒有仔细追究,我说,“多不方便,不拆封看,如何知道书好书坏。要这样,还不如读电子书或者网购。”“撕开脏得快,更没人买了。”店主说。外面的雨似乎越下越大,时间还早,我索性抽出几本《小说选刊》,坐在那里读起来,又知道了余华1997年发表的《十七岁出门远行》和王秀梅的《去槐花洲》,还有贾平凹先生的散文《进山东》,也是奇事,我还是第一次发现这种发表散文的小说杂志,不过,写出来的东西都是出自心灵,即如孙犁先生的小说,就仿佛是信手拈来的身边事,看不出是虚构的人物和故事。对了,《姥姥语录》真好,人生至理娓娓道来,真情实感自然流露,而且,无有错谬,自然应属天下美文。我想把它寄给远方读初三的女儿,我也把它的书影发在了当天的朋友圈里,并点对点地推荐给了妹妹和刚认识的、正在热络交流中的沁县文友史晋峰。

写下这样的文字,是想记录下这段时间的美好记忆。是读书把我带入了这么美妙充盈的世界,是读书让我这孤寂单调的检查生活变成了更加有意思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