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4版(1-2-3-4)
沁县"三进三美"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沁县以"脱贫攻坚、五道五治"为契机,坚持道德文化引领,坚持弘扬传承优秀家风家训,致力于培养新型农民、繁荣农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持续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构建具有沁县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

一、以"三进"活动为支撑,增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软实力

一是优秀家风家训进农村。广泛培育新时代家庭文明,推进家庭文明建设深入人心。既挖掘整理出吴琠家风、杜氏家训等一大批优秀传统家规,又培养选树出一大批立得住、叫得响的孝老爱亲模范典型,让传统美德家喻户晓。深入挖掘宣传优秀家风家训,推进优秀家风家训遍地开花。具体做到"三评五进",即家训、家信征集评选,优秀家风讲述评比,"文明家庭"评选,将评出的典型故事和优秀家庭在报纸、电视台开辟专栏予以报道、广泛宣传。通过专家授课、座谈研讨等形式,推动优秀家风家训进机关,学讲话塑品行;进农村,讲家训说家风;进企业,选优秀争标兵;进学校,开班会诵家训;进家庭,忆家风创最美,将家风家训教育渗透到社会的每个细胞。逐步完善家风家训教育体系,搭建家风家训宣传阵地。具体做好"六个一",即建设一个"沁州家风"主题公园;建设一批家风传承文化社区和村庄;建设一支良好家风报告队伍,于国庆前举办"喜迎十九大,传承好家风"报告会;编印一部反映沁州家风的图书《沁县名人乡贤家风家训》;创作完成一批颂扬好家风的曲艺作品,目前已完成《阁老家风传后人》沁州鼓书作品;选树一批传承好家风的优秀典型,让好家风家训在传承过程中,从家庭个体走向社会群体,形成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

二是"一约四会""一墙四榜"进农村。发挥"四会"创五建,结合"五道五治",发挥"四会"作用,全面开展农村道德、移风易俗、生活方式、平安村镇、文化惠民"五个建设"。突破"一约"定"新约",如下曲峪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在制定《村规民约》的基础上,制定了《美丽新村公约》,石板上村把村规民约总结成朗朗上口的三字经文明新约。一墙一院一景观,在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的基础上,还设计了价值观小景点,并把文化站室所在地建成文化大院。"两榜"之上增"两榜",在"善行义举榜、当代乡贤榜"之上增加了"家风家训榜、沁州好人榜",上榜宣传身边好人好事、先进典型,目前全县设立"四榜"共192幅。

三是公益广告宣传进农村。加强了"一阵地两载体",以镇村主要街道、学校、活动室、道德讲堂、宣传栏、黑板报为主要阵地,张贴宣传"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和"讲文明、树新风、弃陋习、塑形象"公益广告。以乡镇旅游宣传单页和景点门票为植入载体,加印核心价值观宣传语。以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文化宣传车、村内大喇叭为流动载体,传播公益广告,把公益广告宣传开展到街道社区、田间地头。

二、以"三美"建设为载体,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硬实力

一是环境美。结合"五道五治"推进全域景观化,在全县306个行政村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深入挖掘各乡镇和各村文化内涵,实施"文化融入工程",确保"乡乡有主题、村村有特色",目前打造了小东岭红色文化、后沟德孝文化、次村小米文化、故县的廉政文化、走马岭茶马古道文化等,让每个村都充满传统文化气息。

二是民风美。推动"道德讲堂"向农村基层延伸。全县各村镇、社区实现"道德讲堂"全覆盖,定期开展活动,通过当代乡贤的评选和培育,推动"乡贤文化"向农村基层释放。沁县评选出的10名长治市首届"当代乡贤"优秀代表,长期致力于用言行垂范乡里,用专长反哺桑梓。通过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好人挖掘,推动"典型评选"向农村基层倾斜。今年启动了"百名沁州好人"选树活动,评选出"沁州好人"100名,评出沁州好人"十大榜样"和"十大榜样"提名共20名,他们大都来自农村基层一线。目前,正在积极筹备"十大榜样"座谈会、事迹报告会,用好人精神凝聚榜样力量,激发行动自觉。

三是生活美。在"文化惠民"落基层方面,突出"四有"(即有管理、有阵地、有队伍、有活动),搭建服务平台,推进文化发展。有管理,即制定了"人员、职责、监督、考核"四位一体农村公共文体设施长效管理机制;有阵地,即村村建有1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和20平米的农家书屋;有队伍,即建立乡、村文化人才库,组织专业指导队,指导农村合唱团、秧歌队、腰鼓队、健美队等组织;有活动,即全年"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不断线,借助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七夕、重阳等传统节日,开展群众自办文化展演,特别是次村乡上村、新店镇北城村、册村镇上官村在每年重阳节都举办德孝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