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下一版»本期共4版(1-2-3-4)
脱贫攻坚 看我沁州
次村乡30户贫困户搭乘扶贫"电车"走上脱贫路

本报讯 记者 井娇 当前正值本地玉米鲜嫩上市,沁县粒粒香农业专业合作社趁机发力,将黑玉米搬到网上销售。借助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优势,让黑玉米在全国销售"火"了一把。

近年来,随着"电商扶贫"工程被列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我县抢抓机遇,力促电商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工作深度融合,成为农村产业扶贫的"新引擎"。粒粒香农业专业合作社就是我县"电商扶贫"的缩影。

今年粒粒香农业专业合作社看准商机,迅速转变发展思路,利用"互联网+电商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开拓线上电商销售,通过开设农产品网店、设立微信公众号,推介自己的农产品,一条龙式的为贫困户服务,让更多的贫困户分享电商发展红利。

"目前我们合作社吸纳社员40多户,其中贫困户30户,流转土地200余亩,其中一百亩种植黑玉米。今年通过网上接单,实现了亩均增收500元"粒粒香创始人张杰介绍说。

"今年有20亩黑玉米是与收购方签订的订单种植。走订单农业模式,社员们就只负责种植管理,采摘后按对方合同价收购,比种植户自己'单打独斗'要有保障多了。"

如今,合作社的订单每天如流水不断,张杰还雇用了本村的贫困户来帮忙,前来打工的贫困户每日都可见工资,别提多乐呵了。

短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制胜之道也在精准。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合理安排扶贫项目,恢复贫困村民的"造血"功能,才能拔掉穷根、开掘富源。沁县粒粒香农业专业合作社创新思路,积极发挥平台优势,开启"合作社+电商+农户"新模式,充分实现了以合作社+电商的"大手",拉起贫困户的"小手",使农业经营企业、农村电商企业与贫困户相互帮扶带动、抱团发展、互惠共赢。由"大水漫灌"转向"精确滴灌",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切实做到了扶真贫、真扶贫。这种精准扶贫的方式,值得借鉴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