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的七月份正值学校放暑假,我县册村镇漫水村清泉小学校园都是静悄悄的。今年暑假,10名大学生来到漫水村进行暑期义务支教,一下子打破了这里往日的节奏,村民们茶余饭后、下地劳作之余、纳凉闲谈时,聊得最多的话题就是这支来自上海海事大学陇上花开公益社山西实践队的大学生们。他们犹如一股源头“活水”注入“清泉”,为村里带来生机活力,也为孩子们带来更多的乐趣。7月14日,记者来到漫水村探访了这支“陇上花开”实践队。
清泉小学是周边后泉、南余交、北余交、后沟、乌苏、下湾等七八个村唯一的一所小学,有100余名学生。其中,90%的学生都是村上的留守儿童。
“我们前期走访调查发现,比起经济贫困、教育落后,缺乏父母关爱和心理疏导是当地留守儿童面临较为严峻的现实。我是土生土长的长治人,去年考入上海海事大学。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承担社会责任,希望用自己所学为乡村孩子们点亮一盏灯。”“陇上花开”山西实践队队长赵一博谈起支教原因。
他蹲在地上细心整理一位爱心人士捐赠的《新华字典》,继续说:“这次社会实践得到了许多爱心人士和公益组织支持,很多看不到的‘力量’都在支持乡村教育,大家都很卖劲儿哟。”
谈及讲课最深的体验,赵一博说:“我教晨读课,晨读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刚开始上课,学生可能不太喜欢枯燥的文字,表现得比较排斥。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我发现学生渐渐爱上了晨读课,诵读的声音越来越大,对于文章的理解也越来越深,有些还有自己独到的想法。有一次讲《女娲造人》,文章的最后一句‘富贵者,黄土人,贫贱人,引绳人也’,读后问及学生的想法,平日里一位不爱举手的学生回答道,富贵的人是自己争取来的,贫贱的人也不是天生贫贱,都是我们自己决定的而不是女娲。我对他超乎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思考很是惊讶。”
他们是第一次当老师,和学生倾心互动,其乐融融。为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他们总会一遍遍反复讨论修改,精心设计教学教案。他们去家访,与家长、学生促膝谈心。然而,他们也是孩子,最大的才19岁,当收到学生亲手制作的手工折纸和写满字的纸条小礼物,看到山里娃纯真的笑脸时,即便这里吃不好睡不好,他们也分外开心。
伴着窗外树上此起彼伏的蝉鸣,教室内高年级学生一笔一划练字的沙沙声,中年级学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声,低年级学生做手语游戏的欢笑声……谱写着一曲完美的乡村校园和谐曲。 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