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下一版»本期共4版(1-2-3-4)
沁县妙手写就水文章

沁县水资源丰富。通过治理、保护、开发,既保障了群众用水安全,又实现了绿色转型。

改善生态环境

水光山色合一,阳光洒满湖面,眼前一幅青山隐隐、碧水悠悠的画面。这是7月初,记者在沁县西湖看到的情景。

附近村民张丽伟告诉记者,早以前西湖水清澈透明,很多居民都拿桶挑水,烧水、做饭、饮用,后来县城人口不断增加,由原来的不到1万人增加到5万多人,由于市政基础设施跟不上,下水排污没有统一专门的管网,一到下雨天,雨水携带泥沙和生活垃圾、污水等一并流入湖中,影响了西湖的生态环境。后来当地下大力气进行集中整治,恢复了水质,西湖已成为当地的一处美丽景点。

原本是一处堆积如山的垃圾场,现在春季岸边杨柳依依,夏季堤上百花争艳,秋季景点千姿百态,冬季松柏常青。自2009年开始,西湖龙舟竞渡,千帆待发,每年举办一次端午民俗文化节,龙舟赛、钓鱼比赛、端午传统庙会……让人宛如置身江南水乡。

不仅如此,从2008年起,沁县开始全面恢复与保护黄土高原独有的湖泊泉源资源,历经8年时间,建成了我省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千泉湖国家湿地公园。该公园总面积1054.03公顷,是我省稀有的富水地带,繁衍栖息着400多种野生动植物,国家级和省级保护的鸟类就有24种。

公园管理人员李建介绍,湿地公园的建立有利于维护当地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安全。千泉湖国家湿地公园在进行保护的基础上,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合理利用,丰富湿地景观,为生物提供了多样栖息空间。同时,湿地公园的建成也为湿地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提供了良好的宣传教育基地,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起到巨大生态支持和生态保障作用。

保障用水安全

沁县从上到下都有这样的共识:既然想受益于水,首先要懂得保护水。沁县环保局局长陈少波说,近年来,为使水域水源水质从根本上得到保护和改善,全县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大力实施工业企业污染治理、饮用水水源保护等各类水污染防治工作,分类施策,科学组织,从源头治理水污染,不仅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而且使全县水域水源水质从根本上得到保护和改善。

陈少波介绍,当地在保护湿地资源的同时,全面加强环境修复,投资1亿多元新建污水处理厂一座,消除了县城及周边生产、生活污水对湖库水质的威胁;加大力度对8个湖库周边农民开垦的小块地进行清理,恢复了湖泊湿地水域和其他湖滨带湿地生态景观100余公顷、公益林保护工程29.9万亩、退耕还林工程38万亩、湖库周边植被3万亩,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