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4版(1-2-3-4)
幸福的转移

(上接一版)

像王耀文和郭富兰这样一辈子没有进过城的老人在王泉村比比皆是。闭塞的环境,停滞不前的思维,王泉村就地脱贫比登天都难。牛寺乡党委书记闫鹏云说,扶贫资金有限,一进村入户就"稀释"得差不多了,"蜡烛费了不少,就是亮度不明显。"

"凝聚共识再发力,握指成拳助搬迁"

近年来,沁县整合扶贫等10多个部门的涉农资金,对不适合居住的贫困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新村统一规划,每户政府补,群众自愿搬迁、自建新房。

听了这个优惠政策,王泉村的当家人支部书记邢成柱坐不住了。这不就是王泉村梦寐以求的出路吗?55岁的老邢是土生土长的王泉人,儿子们长大外出打工找好了对象,二儿子还入赘到别处,闺女嫁到了武乡。70岁的哥哥一辈子没有娶过媳妇。村里的老百姓打上粮食卖不出去,因为路太陡没人愿意上门收,买点砖回去瓦房子,送上门的砖比山下贵好几毛,因为路太远还得贴补运费。遇到卖米卖面的开着三轮车上来,一下子就买十袋,因为下次再遇还不知道猴年马月……

想要搬,怎么搬,如何搬,搬哪里?这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来。2015年,邢成柱开始给村里申报整村搬迁,2016年申报结果下来,村里所有贫困户均可以整村搬迁,邢成柱带着几个村民代表进城考察,在县城边缘的小区最便宜也得1600块钱一平米,对于老百姓来说,一套80平米的房子得15万元,光靠村里村民自己的能力,整体搬迁比登天还难。

邢成柱绞尽脑汁的想办法,王泉村7.8公里的简易水泥路是由沁县鸿大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承建修成的,王泉村山清水秀,水土资源丰富,当时就让鸿大的老板张耀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老邢和张老板商量,不妨来个合作,鸿大给老百姓在城附近选好地盘修好房子,王泉村的这座大山让鸿大来经营和开发。

很快,在征得全体村民同意的基础上达成协议,鸿大在段柳长胜村连接线附近选好了地址,根据王泉村的人口和户数,按照每人25平米的结构盖起了两栋四层商品楼,家有一口人的就可以分到25平米的单间,6口人的就可以住上150平米的大房子,就这样以此类推,充分满足了所有人的需求。整体搬迁后,鸿大公司每年给全村人缴纳养老保险、合作医疗和取暖费,过年给村民每人分发一袋白面,一桶油,并为每户解决一个就业人员。入住前就给新房铺好地,刮好家,吊好顶,安装好门窗以及灯。在建设中,城乡要素等价,公共服务均衡,按照水、电、路、气、暖相配套,功能、景观、生态相统一的要求,新区配备服务中心、幼儿园、宽带网络、安全饮水、便民超市、文化卫生、垃圾收集等各项配套设施,使入住村民不出小区就能实现就近购物、就近入学,真正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新型小区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

协议达成了,合同签完了,房子盖好了。整个王泉村沸腾了。

"在送暖之前,我们就能拿到新房钥匙,在外打工的孩子们今年终于能回来开开心心地过个团圆年了。找个好日头,我们村里一起雇上十个大卡车,扯上红布,挂上红花,响上礼炮,奏上音乐,高高兴兴搬下山住新房。"邢成柱难掩心中的兴奋。

村里年纪最大的84岁的老人王老太太心情激动地说,没想到活了这么大第一次进城,以后就一直能住城里了。

"环境好了,交通好了,生活也就好了。"被村里选为代表来新住宅区打杂看守的56岁的王国买对记者说,"这三四个月我一直在这里上工,小区房子结构好,离城近,没有人不愿意下来。"

鸿大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老板张耀文告诉记者,让山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是我们的目的。当然,易地搬迁并非脱贫致富的"万能灵药"。如果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住进新房依旧受穷,甚至更"穷"。今后,我们将重点放在如何培育发展适合咱村老百姓的后续产业、如何给他们创造更多就业条件上,帮助老百姓持续增收,这才是我们"搬掉"穷根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