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县走马岭村,114户人家,310口人,800多亩耕地,位于沁县北部牛寺乡的最北端,是沁县的北大门,远古为上党驿站的出口,北与潞泽之咽喉、晋商古道之枢纽武乡权店毗邻,东与武乡南沟村相依。208国道与220省道纵贯南北,东边紧邻武乡649县道(也是权店通往武乡城的古道),往北20公里与东西向的和汾高速相接,交通十分便利,自古就是晋商古道、战略要冲。走马岭古道,历史上就以相传百年之久的买饭喝茶、佛道皆具的"茶坊上"闻名于世。
笔者受该村皇上垴开发商—宋春华之委托,对走马岭的茶坊上、皇上垴、看花垴、关公庙、华严庵、四仙沟、龙驹洞等传说进行考察。从2013年7月3日开始,曾多次专程赴该村及其东边邻村南沟、河北、五欲、信义、故城等地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对走马岭87岁的王忠仙和84岁的王马儿、桃园村83岁的郭狗旦、南沟村81岁的郝瑞祥、五欲村85岁的程买小、故城村96岁高龄的秦江书以及走马岭60岁的任志刚等多位耄老人走访,同时又查阅了《武乡县志》、《沁县志》、《上党文化丛书》以及网上大量资料,对茶坊上及其他相关传说初步有了个说法。
由于走马岭位于古道重镇、交通要冲的权店之南,从权店往南经走马岭进入沁县,明清时期就属省道,从权店往东南经走马岭东边边缘进入武乡,属省道支干的县道,介于两道之间的山岭就是走马岭。民国十八年《武乡新志》卷之三营建考道路一段记载:"由权店向西北经勋欢、良侯店、五里铺、风水岭、石窑会、土门、窑里头达南关镇,北至祁县直北关,南通沁属之走马岭。此段为太原与潞泽通衢,既省道之大干也。由县治(今故县)向西经连元、渡漳河,厉东村、段村、胡庄铺、书社,过小店岭,达周家坡(今坡底)、庄头、窑上坡、山交村、茅庄、邵渠村、故城镇、五欲村,达权店为县路之干,也省道之支也"。走马岭村至今还有东昌店、西昌店、川新店、三同店和茶坊上等店铺遗址和流传着在店铺里发生的许多故事。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与自然形成的丘陵地形相结合,使得走马岭不仅是交通战略要地,而且也形成了厚重的历史文化,以茶坊上闻名于世的皇上垴、看花垴、关公庙、华严庵、四仙沟、龙驹洞等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其美丽的传说迄今仍广为流传。
走马岭古道上的店铺。从茶坊上往西南到达村里,当时有骆驼店、车马店以及猪羊店等。东昌店和西昌店都是以吃饭住宿为主的车马店,过路拉车的、抬轿的、屯留长子理发的、担担担的等都住东昌店和西昌店,东昌店是王显公(王生富,王忠贤之父)家开的,生意红火。西昌店是五欲村郝金城来村里开的,曾经有高平二人带着银子住在店里,晚上将银子寄存在店主郝金城的柜子里,郝金城为了掠夺钱财,便在深夜将高平二人杀害,并将尸体扔在东昌店家的井里,企图陷害东昌店,后来郝金城也跑了,店也关了。还有一个川新店,也叫猪店或骆驼店,主要是留猪、羊、骆驼等过夜休息的。东昌店,座北朝南,位于街道北边,正房5间,南房5间,西房5间。西昌店(现在任合年家),坐南朝北,位于街道南边,临街北房5间,南房5间。川新店(详情不清)。三同店,10间房,其中正房5间,南房5间,无东西房,王显清(女,王爱同之大嫂)家开的,盖起还没有开张,日本人就进来了。那时候走马岭人,除了开店挣钱,还在做一项很好的生意,就是帮助过路马车、人力车推车上坡,帮推车上坡后每人给一个小钱(铜钱币)。
郭二蛋讲,茶坊上寺院叫华严庵,是一个尼姑庵,但也有不少和尚住,西坡上有和尚坟,大坪上有尼姑坟,还有一座塔,但已经被毁。茶坊上得名是因有买饭、打饼的、喝茶的。华严庵两进院落,23间楼房,佛殿5间,中殿5间,东西厢房(楼)各5间,中殿两侧为钟鼓楼,中殿南为山门。南房正前有两个旗杆(二三丈高的石柱)。华严庵坐北朝南,西南为关公庙(庙3间,戏楼3间),东南为茶坊上,占地3顷60亩。现在走马岭村还留存有不少当时茶坊上的古迹石头、石板、石碑等。
走马岭名字的由来。茶坊上,位于走马岭以南村落以北,地势较为平缓,是古道上一个买饭打饼休息喝茶之处,为啥叫茶坊上,也就是因此处是买饭打饼休息喝茶之处。走马岭的来历,其一,民国十八年《武乡新志》卷之三营建考道路一段记载说"由权店向西北经勋欢、良侯店、五里铺、风水岭、石窑会、土门、窑里头达南关镇,北至祁县直北关,南通沁属之走马岭。此段为太原与潞泽通衢,既省道之大干也";其二,位于走马岭东面的磨则山上有"走马老爷"庙,相传有一日,走马老爷梦了一梦,来到茶坊上,发现此地风水好,山花烂漫,是一处极好的景致,第二天梦醒后,就在门上蹲上甘草,念了几句咒语便骑马来到茶坊上,从此,茶坊上立下了"走马老爷"庙,走马岭因此而得名;其三,故城一带有一人去太谷割麦子,黑夜在磨则山庙上睡着了,梦着三宗神像—白马爷、狐偃爷、太子爷的脑袋跌下来了,后来走马老爷(白马爷),从磨则山去了茶坊上,有了走马岭。
茶坊上华严庵和关公庙的由来。说起来话长,要从磨则山说起。《皋狼人文志》中说:"先有磨则山,后有华严庵,立下五欲寺,才有故城川",这也是磨则山一带人世代流传的一句名言,就连笔者采访过的耄老人都这样说。先有磨则山,意思是,世上人类先从磨则山来的。从前磨则山下有两位仙人,也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女娲和伏羲,他们是兄妹,兄妹成亲的神话流传至今。
传说开天辟地的时候,尘世上只有女娲和她哥哥伏羲两个人。这么大个世界,只有他俩咋行啊?应该有夫有妻,生儿育女才成。可是,兄妹两个,怎么能结夫妻呀?不行,不能结。兄妹就是兄妹。不知过了多少年,空空旷旷个世界,还是孤单单的兄妹两。哥哥伏羲就跟妹妹女娲商量,不如咱兄妹结成夫妻,生儿育女。女娲说,这是一件大事,不能任意妄为,应该问问天意,看上天对这件事是怎么安排的,同意不同意这样办。
"怎样问天意啊?"伏羲问女娲。妹妹女娲说:"咱们滚磨扇吧。正好磨则山上有两扇磨,都上山,各自从山顶上滚下一只磨扇。要是两只磨扇合在一起,上天就是同意咱兄妹结成夫妻;要是两只磨扇合不在一起,那就是不同意"。伏羲知道,两扇石磨是很难合在一起的,可是,妹妹提出了这种卜问天意的办法,他自然也就同意了。于是,他们上了山顶相对站立,默默无言,把石磨取放在脚前,跪在山顶,仰脸向天,虔诚地祈祷说:"皇天在上,盘古开天辟地死后,他的脑袋变成了大山,他的眼睛变成了日月,他的血肉变成了江海,他的毛发变成了草木。大地上从此孳生出万物。各种飞禽走兽,各种鱼虾龟鳖,到处都有。可是,这么大个世界上,除了我们兄妹两个,连一个人也没有,这怎么行啊!为了生男生女,繁衍后代,我们兄妹只有结成姻缘,但不知天意如何?"伏羲说完,拜过上苍,把磨扇扶正,准备滚向山下。
妹妹女娲也先拜上苍,然后说:"天地混沌,盘古开辟,有了天地就好像有了房子。可是,再好的房子没有人住,那又有啥用啊!上苍既然叫我们兄妹来到这世上,我们兄妹本该繁衍子孙。可是,兄妹同胞,怎能结亲?祈求上天明示小神:如果上天命我们婚配,就令两扇石磨相合;如果婚配不得,就让两扇石磨各滚一方!"然后,再拜过上苍。
兄妹两个说完,同时把各自的那扇石磨滚下山了。那时的山坡上,树木丛生,荆棘遍野,豺狼虎豹无处不有。两扇石磨在山坡上隆隆滚着,真是越滚越快,草木向两边倾倒,猛兽急急跑开。石磨滚下山坡,继续在平地上滚动,跳过沟坎,滚过河流,隆隆地向前滚着。最后,两扇石磨竟合在了一起!兄妹俩成亲了。传说成亲的时候,女娲实在羞得不敢看哥哥,她就从地上采了几把蒲草,编织成一把十分精巧的扇子,当即把脸挡上,匆匆忙忙地拜了天地,入洞房,完成了人类的第一次婚姻。直到后来世人结亲,新媳妇总爱拿红盖头挡住脸儿。
茶坊上华严庵的由来。后人为了祭祀女娲仙人,就在磨则山修下了姑的庵,名叫华严庵,寺庙规模也愈来愈大。传说尼姑们发现茶坊上也是个好地方,就又在茶坊上修建了华严庵,并且后来发展成和尚庙,僧人很多。桃园村83岁的郭狗旦及其父亲吴二孩,原来都是茶坊上华严庵的和尚。其实郭狗旦是城关上曲峪村人,其父亲吴二孩,游手好闲,经常吸洋烟,因吸洋烟输了钱,便卖了老婆,带着儿子出家当了和尚。出家就去了茶坊上,成为师傅,法名本户(其他师傅还有本连、本心、本悟等),后又带着儿子去了龙珠寺,又返回茶坊上。狗旦说,他九岁去的龙珠寺,13岁去的茶坊上,他法号是觉文,其他和尚还有觉俊、觉宏、觉林、觉中、觉宽、觉贤等都在茶坊上。他说,17岁那年茶坊上不知为啥,可能是当时形势吧,寺庙全砸坏了,神像也砸毁了,这时才来到了桃源村,跟了郭二孩,成为郭的儿子,因郭二孩是光棍无儿无女,从此改姓郭了。
茶坊上关公庙的由来。关公庙的来历有两种说法,其一,五欲村村东有座白马山,原来叫狐偃山,在过去打故城皋狼时一次战乱中,不幸打死一匹白马,传说这匹白马是神马,在当地赫赫有名,后来此山就改名白马山了,并在白马山、磨则山一带修了走马老爷庙(白马爷庙)。走马老爷又从磨则山下又去了茶坊上,茶坊上从此才有了走马老爷庙,走马老爷也称走马关公,也叫关公庙;其二,关公庙就是三国名将关公关云长之庙。
茶坊上四仙沟、龙驹洞的由来。前面所讲的在磨则山传说中,一位耄老人讲,神话故事兄妹成亲其二人都是神仙,那两扇磨盘也是两位仙家,要不哪能合合适适合在一起呢?这就有了四位仙人了。磨则山的华严庵、走马老爷都去了茶坊上,茶坊上山花烂漫,处处好景,各路神仙也愿意去风景秀丽的地方,因此,磨则山的四位神仙也经常隐居茶坊上,便形成了自古相传的四仙沟。后来还有人说八仙之一张果老"往来汾沁间",在沁县宋家山漳河一带隐居时也经常出没茶坊上这个风景宜人的地方。至于龙驹洞的形成没有找到任何资料,只有一个传说,龙驹洞里曾住着一位仙家,每天一大早去太原买热包子吃,一步走四十里,可神嘞。由此看来,仙家在茶坊上不仅是四仙,还有很多的传说。
茶坊上看花垴、皇上垴的由来。讲到现在,不说大家也清楚了,茶坊上是一个山花烂漫、处处鲜花盛开的地方,看花垴是茶坊上一处高地,站在那里可以尽情的观花赏花,所以称此地为看花垴。皇上垴的来历,有二种说法。其一,武乡人石勒皇帝凡是回家乡都要在南沟村北、走马岭东侧的一个高地歇息,观花赏花;其二,沁县吴琠也曾随从康熙皇帝游览了烂柯山后又来到茶坊上游览赏花。因此后人称此地为皇上垴,一般世人是不能上皇上垴观花的,只能在看花垴观花。
茶坊上、皇上垴、看花垴、华严庵、关公庙、四仙沟和龙驹洞等由来的传说至今流传后人,总让人们不由自主地回忆茶坊上那些美丽的传说,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民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