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4版(1-2-3-4)
发扬保家卫国精神 继承守土爱乡传统
王克章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鸟飞反故乡兮,孤死必首丘”。依恋故土,热爱家乡,动物天性,人之常情。

先说动物依恋故土之深情。候鸟一俟春气上升,便急急忙忙飞回故地,筑巢布新,生儿育女;鲑鱼不远万里,逆流而上,游回旧地,传种接代,老死出生地。

文明人类思乡恋土情更深,牵肠挂肚,梦绕魂牵。清朝康熙年间,远在欧洲伏尔加河下游的土尔扈特人不堪沙俄欺压,举族东归,冲破哥萨克骑兵血腥追杀,胜利回到祖国怀抱,定居新疆故地。建国初期,旅居美国的钱学森,放弃优厚待遇,回国献身国防事业,为“两弹一星”做出巨大贡献。海外华侨,连年组团到豫陕拜谒炎黄陵,祭祀炎黄帝;或回乡办企业,兴乡富民。江南客家人,每年清明节携儿带女到洪洞老槐树下,寻根祭宗,缅怀先人。

过去人们背井离乡外出远走,总要带包乡土,怕到异地不服水土,更主要的是见土怀乡,解思乡之苦。抗战时期,南洋华侨在陈嘉庚先生领导下,不仅募捐巨额资金支援抗日,还组建训练有素“南洋机队”回国参与运输。海外华侨捐款数额巨大,几乎等于三分之一的抗战费用。爱国精神感天动地。于右任先生《望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唯有痛哭”,“故乡不可见兮,永不敢忘”,很典型反映出离乡同胞和海外华侨乡愁之深,爱国之烈。

再谈动物保卫家园之忠勇。小小昆虫蜜蜂或蚂蚁,一旦外敌入侵,则倾巢出动,群起反击,一个个奋不顾身,勇往直前,前仆后继,血战到底。虎狼类动物领地意识很强,遇到异类犯境,便张牙舞爪穷追猛扑,打斗得遍体鳞伤,你死我活。

至于文明人类,领土神圣不可侵犯早已注入骨髓,铸成灵魂,守土护乡,保家卫国,义不容辞,当仁不让,成了天经地义,金科玉律。若以国防视角、以唯物主义观点来解读历史,中华五千年就是一部艰苦卓绝的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史,昭示中华民族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反对侵略、保卫和平坚定立场。撼山易,撼中华民族领土难。富饶文明的中原,既是当地民族的家园,也是周边少数民族梦寐以求的天堂,为之双方硝烟不断。先秦修筑万里长城,就是防御游牧民族侵扰、保护中原农耕文化的篱笆。雄才大略汉武帝,依托五世积聚国力,练兵点将,多年用兵北击匈奴,封狼居胥,“不教胡马度阴山”,威震四海,四方称臣朝拜。西晋末年,“五胡乱华”,中原农耕遭难,生灵涂炭,坚强不屈的人民在苦难中奋起抗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以巾帼英雄花木兰为代表的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国难当头,奔赴疆场,奋勇抗敌,为国捐躯立功。宋朝边患不断,西夏、辽、金相继犯境,不时兵临城下,最终为胡马踏碎江山,留下“杨家将”、“岳家军”光耀史册,千秋传唱。明朝虎头蛇尾,前门撵走匈奴,后门又窜进鞑虏。虽有戚继光加固万里长城之壮举,但山海关难档八旗兵,吴三桂开关迎满人入主中原。国难显忠臣,成就了史可法、郑成功英雄业绩,彪炳汗青。清朝内忧外患,列强蜂涌而来瓜分中国,富饶美丽的神州沦为暗无天日的半封建、半殖民地,任人宰割。正当“故乡暗暗锁炫云”时,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开创民国新纪元。日本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悍然发动侵华战争。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奋起抗日救亡,牺牲三千五百万同胞,经济损失五千亿美元,浴血奋战八年,打败凶恶日寇,赢得伟大、辉煌胜利。新中国刚建立,朝鲜狼烟骤起。唇亡齿寒,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支援朝鲜人民抗敌,保卫国家安全,为世界和平做出重大贡献。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曲曲折折奔大海。中华民族多磨难,尽管时有外强侵扰,乃至暂时分裂,但一统潮流浩浩荡荡,势不可挡。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千千万万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献身保家卫国伟大事业。中华五千年涌现出无数英雄豪杰,繁若星辰,耀然史册:屈原、卫青、霍去病、岳飞、文天祥、林则徐、左权……这些英名是民族的代表,也是崇高爱国精神符号,值得炎黄子孙骄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熏陶一方人的情操与灵魂。巍巍太行,滚滚漳河,生长在这里的炎黄子孙,热爱家乡,反对仇敌入侵。沁州风俗民情就折射出了乡亲守土爱乡精神。沁州《漳河谣》:“漳河滩,米粮川。涝有山,旱有滩。风水地,金不换。”唱出了人们热爱乡土的深情。沁州人不外流,不外走,即使荒年欠收,吃糠咽菜,死也死在家门口。再看沁州人起名子喜欢嵌个“保”字或“守”字,诸如保山、保川,守林、守田。寄托人们守望家乡、保护山水田野的志向与担当。沁州人种田不铲塄,不削堰,爱护草木,保护植被,生态文明,惠及子孙后代,方有今日山青水秀,千泉湖湿地,誉为“长寿之乡”,“北方水城,美丽沁州”。

沁州人历代保家卫国重大事迹,由于县志短缺,仅就能查到的资料,由近及远,厚今薄古,略述一二。

新中国刚刚诞生,美帝于1950年发动侵朝战争,把战火燃烧到鸭绿江边。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沁县人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捐献资金,并派出二百六十余名优秀青年参加志愿军,赴朝与朝鲜人民并肩战斗,把侵略者赶回三八线,迫使敌人签订停战条约,保障了我国和东亚安全与和平。

八年抗战是我国近代历史上重大事件。在党和八路军领导下,沁县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抗日救亡运动,男女老少齐动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义不容辞,共赴国难。儿童站岗放哨,妇女纺纱做军鞋,村干部征粮筹款,民兵破路割电线。运粮拉菜,参军参战,全力以赴支援前线。十万人口的小沁县,抗战初三年就征粮十万担,人均一百五十斤。参军七千七百六十余人,培训干部五千,付出巨大牺牲,做出重大贡献,报称“晋东南民众运动模范县”,誉为“上党小延安”,抗日先锋旗帜高高飘扬在太行山。

康熙版《沁州志》记载 :宋神宗熙宁8年(1075年),交趾(越南)越南犯境,朝廷招募乡勇反击,沁县踊跃应征者237人,组成“铜川神虎第七军”,由任真统帅奔赴南疆抗敌。战事胜利告捷,铜川英雄载誉归来,乡亲们集资修建“关帝庙”并树碑以纪念。现政府院即为原址,门楼保存至今。

西晋末年,“五胡乱华”,黄河流域战火连年。鲜卑、羌族盘踞沁州,驱逐农民,圈地牧放,激起本地士民聚众反抗。结果寡不敌众,被游牧民族残酷镇压。野蛮当局大肆屠城,暴尸大街,悬首城门。受害的亲人偷偷抢尸埋葬,瞅机会去烧纸寄托哀思。这就是沁县上坟烧纸突破传统节日的缘由。

爱乡与爱国一脉相承,仅是有先后之分,轻重之别,即先国后乡,大国小乡。爱乡情愫在一定条件下升华为爱国精神,当祖国召唤时,便奔赴疆场杀敌。

行文至此,也许有人会问,边患时代爱国就是听从祖国召唤,奔赴沙场浴血奋战;和平时期如何爱国?这个问题每个公民都应该认真来回答。本文抛砖引玉谈一点。

首先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加固篱笆。我们既要看到和平彩云,也要听到风雨雷声。就我国周边形势来说,美国处心积虑在西太平洋加固第一、第二岛链,妄图围堵我发展。东京阴魂不散,倍三之流政客频频“拜鬼”,居心叵测在南海刮阴风,点鬼火。迅猛崛起的中国,老牌帝国主义自然恐惧与忌恨。明智的中国人,对此即勿掉以轻心,也无须大惊小怪,犲狼就是犲狼,狂吠也好,张牙舞爪也罢,只要我们练好内功,做好自己的事情,再有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当我们建成小康社会之时,就是敌国来朝拜之日。至于固有守土爱乡传统的沁县人,加大“北方水城”建设,保护好“千泉湖湿地”,珍惜“生态文明县”桂冠,这就是爱国。爱家乡历史文化,爱家乡父老希望做的事业,爱家乡一草一木,这就是爱国。爱国是如此高尚而又如此具体。

公民爱国,就是要把祖国放在心上,对国家有份牵挂,对社会有份担当。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学好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干部争当焦裕禄式公仆,群众向雷锋看齐,像女排那样拼搏,像杨利伟那样献身,这就是新时代的保家卫国。

爱家就要爱乡,爱乡就要爱国。有国才有乡,有乡才有家。有则警世名言特录于此:“一窝鸟儿巢,筑在大树梢。大风忽吹来,树倒巢翻了。将国来比树,国破家完了。”

祖国是我们共同的地域,共同的历史,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家园。爱国是一个人最本的良知和最基本情感。发扬中华民族保家卫国崇高精神,继承炎黄子孙守土爱乡光荣传统,把我们一切—─智慧、热血和生命献给伟大中华民族复兴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