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4版(1-2-3-4)
“遇到什么家庭就得承担什么责任”
——记全省十大孝星提名好媳妇郭爱梅

在漳源镇罗卜港村,有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叫郭爱梅,16年前,25岁的她嫁入刘家第一年,婆婆因突发脑溢血而瘫痪,她承担起侍候婆婆的重任直到11年后婆婆去世。在婆婆瘫痪后第5年,公公又突发脑梗半身不遂,她继续担当起照料公公的重任。16年来,丈夫刘树伟长年在外打工养家糊口,郭爱梅一个人照顾着瘫痪的公婆和一双儿女。她的事迹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季节,犹如一缕明媚的春风穿过十里八乡,吸引着我们前去采访的脚步……

汽车缓缓地驶入罗卜港村,我们随即叩开路边的一家,狗吠声引出了主人,“大娘,咱村的郭爱梅在哪住啊?”“郭爱梅?”“就是那个伺候公婆的好儿媳。”“哦!是刘玉川家的儿媳妇,就在上头的旧村子,这边是去年冬天新农村改造搬迁的住户。”顺着大娘手指的方向,我们又驱车行驶一公里,电话里的郭爱梅早已在门口候着我们。

普通的农家院子简陋却很整洁,晌午的太阳晒得暖洋洋的,见到郭爱梅时,她正一勺一勺喂公公吃午饭,偶尔有几粒米饭或菜渍沾在公公嘴边,她就用纸巾轻轻为老人拭去。随后,郭爱梅为公公清理放在轮椅底座下盂盆里的排泄物,弯下腰,双手抱起轮椅上的公公,让其平躺在床上,并帮他盖好被子。这么多年来,公公每天的起居生活,都是郭爱梅用她那坚实、温暖的臂膀帮其完成的。

“我是1991年嫁给刘树伟的,那个时候公婆都还年轻硬朗,日子虽然不富裕,但是我和树伟一起下地,回来婆婆就把饭做好了,也是不错的人家。”天有不测风云。郭爱梅的女儿一岁半的时候,56岁的婆婆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丈夫常年外出打工,郭爱梅一边拉扯着年幼的女儿,一边伺候着婆婆的吃喝拉撒,每天像陀螺一样忙的团团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正月连回娘家的功夫都没有。就这样伺候了3年多,第二个孩子出生,郭爱梅的婆婆被大哥一家子接走。没想到,更不幸的事情还在考验着年轻的郭爱梅。

2005年,郭爱梅59岁的公公突发脑中风,虽然及时送到市医院,四处筹钱医治,最终公公还是落下了半身不遂,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说起来卧床不起的公婆,郭爱梅一度泪水浸湿眼眶,“看着他们躺在病床上,想起起不来,想吃夹不住,想说话又说不出来的样子,我心里真不是滋味。”“嫁到刘家,我就是这个家庭的一员,遇到什么样的事情就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年轻的郭爱梅没有被生活的困难击倒,反而更让她一夜之间迅速成长起来。她昼夜不分地伺候着瘫痪的公公,一日三餐精心刻意,再穷再苦,也一定保证公公早上两个鸡蛋一袋奶,面条大米蒸饺换着花样给公公改善。“我们不吃鸡蛋,留着让公公吃,他虽然不能动,但是看着他的面容红扑扑的,我心里就高兴。”

为了不让常年卧床的公公起褥疮,郭爱梅每天都要给公公翻身五六次,隔几天就用温开水给老人擦洗一遍,每天给公公烧好开水,晾冷,端到炕沿上,把药放到他嘴里,帮助老人把药喝下去。每顿饭都按着老人的口味做得软和爽口,十几年如一日,她先喂公公吃饱了,自己再去吃饭,从来没有吃过一口热饭的郭爱梅告诉我们,这十几年,她连村子都很少出,因为家里一刻也离不开人。

公公常年卧床,难免性情有些暴躁,有时候发起火来连儿媳妇也不例外。她经常这样开导自己,公婆把丈夫拉扯大不容易,听老人几句话是应该的。一有空闲,她就主动与公公拉家常,讲讲村里的新鲜事;遇到天气好,就把公公搀扶到院里晒晒太阳,与邻居说说话散心……

“这么多年的辛苦付出,你心里有过抱怨吗?”憨厚朴实的郭爱梅低下头说:“俺爹躺在床上心里也不好受,他骂完了就撒出气来了。我有啥,自己忍一忍就压下来了,生活还照旧得过。”听到我们对话的公公忍不住了,哆嗦着下了炕,郭爱梅熟练地起身,进屋,给公公穿鞋,拿拐杖,搀扶着老人走出来。”大爷,儿媳妇好不好?”“好,好,不是爱梅,我哪能活到今天!”刘玉川老泪纵横,郭爱梅也不停地擦拭着眼角。“爱梅是个好孩子,嫁到俺老刘家,一天好日子也没过上。每天做饭洗衣服收拾家,还要拉着我走路锻炼,就没个消停……”

这样孝老爱亲的故事,听起来也许平常,但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和坚持,却是万般的不易。岁月的痕迹让不惑之年的郭爱梅比同龄人略显沧桑,勤劳和孝德却让她臂膀和双手更有力量。郭爱梅为村民树起了一个“见贤思齐”的道德标杆,深深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