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布点办学 政策倾斜支撑 全面提升我县农村教育教学水平
县政协委员 王国萍
我县农村教育发展成效明显,但困难和问题并存
1、乡下学校减少,农村生源流失严重。农村中小学、幼儿园由上世纪八十年代的480多所下降到目前的138所,个别偏僻乡镇出现了小学校和在校学生"双零"现象。现在,南里、漳源等中学在校学生均不足100人,就连目前学生人数较多的郭村中学和新店中学,在校学生也仅为200人左右,远远不及当年的办学规模和人数。漳源中学在办学高峰期,学生曾达到1800余人,现在学生人数不足高峰期的十分之一。2、师资力量失衡,农村教师缺乏活力。一是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小学英语和音体美等专任教师不足。二是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农村中小学大多数教师为师范毕业、民师转正和2004年招聘的许多非师范类毕业生。三是寄宿制学校教师负担过重。由于没有生活老师等编制,寄宿制学校多数老师除完成教学任务外,还兼任生活老师,不能把全部精力用于教学。四是教师缺乏活力。3、教育成本加大,农民群众承受不了。陪孩子进城读书耽误了农事活动,增加了教育投资成本,群众不堪负重。特别是夫妻长期分居,导致了不少家庭分散解体的悲剧。
夯实农村教育基础,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一要合理布点,让农村孩子有学可上。二要提高待遇,让教师安心在农村教书。要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激励机制,落实农村中小学教师支持计划,按照市政府的要求,每人每月补助300元。三要增加投入,确实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给学生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学习环境。二是逐步配齐农村中小学校教学设备。让农村孩子也能像城市同龄人一样上好音乐、美术、电脑等功课,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四要配齐教师,建立完善教师队伍交流机制。让农村教师进城接受新观念,从而,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真正实现文化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