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4版(1-2-3-4)
加大产业扶贫力度 提升精准脱贫成效
县政协委员 韩艳红

产业扶贫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龙头企业吸纳带动贫困人口能力不强。企业在对接我县繁重的脱贫任务中难于做到"村村有项目"。同时,过多注重"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而在产业链后端,似乎都把这些问题全留给了龙头企业,这种最简单的订单农业模式,模式存在较大的违约风险,对农户、对企业都存在潜在风险。2、部分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不足。一是对产业发展心存顾虑。思想保守,怕担风险,是不少贫困户致贫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是有等靠思想。部分贫困对象没有把"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每天想的就是上面给、政策养,寄希望于政府长久地 "填鸭式扶贫"。3、制约产业发展要素较多。市场、技术、信息等制约要素作用明显。精准扶贫项目难实施,扶贫到户产业需求项目零乱。群众单打独干难以发展一体化产业项目,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比重较高,缺乏收入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

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的几点建议

1、强化教育引导,解决"思想"问题。在产业扶贫中,要教育和引导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发展脱贫产业。2、强化特色产业,解决"根本"问题。我县的种植产业不能再在玉米种植上"打转转"。要引导帮扶单位帮助扶持村做好脱贫调产规划,形成全县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模经济。3、强化技术引领,解决"瓶颈"问题。提升特色农业整体效益必须依靠新型农业技术支撑。力争使每户扶贫对象至少掌握一项就业技能或实用技术。融资难是制约产业扶贫的最大"瓶颈"。政府要用活信用担保、税收优惠、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等机制,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流向贫困对象。4、强化龙头园场,解决"动力"问题。一要重点发展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做大做强沁州黄、晋汾高粱、潞宝金和生等初具规模龙头企业,持续实施"四型扶贫",二要大力发展"千园万场"。以我县大棚产业为例,利益导向和管理跟不上的企业尽管规模经营也多数不挣钱,而不少善经营、懂管理的农户却一年收入四五万元。因此,发展环农产业,县委、县政府要大小兼顾,一视同仁支持,推动我县在产业扶贫中形成种养加"千园万场"的生动局面,确保精准脱贫目标如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