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4版(1-2-3-4)
深化"五道五治" 打造靓丽沁洲
县政协委员 王全贵

"五道五治"中存在和发现的问题

"五道五治"成效明显,问题并存,同时也发现了市政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是:

1、体制机制不顺。一是管理机制尚未理顺。如国土、交通、住建等部门执法人员以前多是自收自支性质,这些单位罚没款按规定上缴县财政,但县财政没有建立相应的返还机制,导致他们对一些违法违规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违法者钻了空子。二是工作流程执行不畅,部门联动运转、保障、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导致发现问题不及时、处置问题互相推诿,经常是一事一策,处置被动。2、资金投入不足。一方面县里财力薄弱、历史欠账大,拿不出更多的资金进行彻底整治。另一方面融资引资力度不大,全县仅有沁县财苑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沁县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两家融资平台,渠道不宽。另外,对可用PPP融资模式运营的项目,县政府和职能部门不愿拿出前期资金进行包装、策划,吸纳社会投资的主动性不强。3、缺乏科学规划。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环境保护、产业发展、道路交通等规划分别由多个不同部门负责编制,规划"打架"现象屡见不鲜,导致规划实施难、投资项目选址落地难,资源浪费问题凸显。4、整治标准不高。5、不能持之以恒。集中行动时抓的紧,行动过后就松劲,导致"乱象"反弹。6、群众参与不够。一方面群众对维护环境靠大家的理念还没有树牢,整治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群众监督尚未纳入法制化轨道,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不能及时回复和公开,有的监督达不到预期效果,导致群众不愿监督、不敢监督。

深化"五道五治",扎实推进城乡环境整治的建议

1、坚持规划先行。借力"外脑",聘请城乡发展建设专家,成立规划发展委员会,为城市发展出谋划策,发挥规划主导和统筹效能。坚持高端规划引领高端发展,统筹规划,使之成为承接发展战略及产业、交通、生态、文化等各层次规划的统一平台,确保县城每一寸土地都在规划指导下建设。

2、突出拆违控违。对违建这一影响城市品质的"拦路虎"、"绊脚石",必须继续发挥"五道五治"的威力,顶住压力、动真碰硬,"一把尺子"量到底,向县城中心区街、巷的违建宣战,做到应拆尽拆,违建"清零"。

3、建立长效机制。要成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负责统一指挥、调度、督导全县的环境治理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执法大队、督查组、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组进行日常管理。要创新投融资渠道对城区路网改造、综合管廊工程等各类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按照PPP模式打包,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投入。要把集中整治时突击花的钱花在组建专门队伍、供养专业人员上,形成长效机制。

4、加强监督督查。要完善督查内容和标准,紧盯"治违、治乱、治污、治路、治理"五个方面,坚持"拆、建、管"三字方针,确保"治理标准、治理时限、治理效果"责任到人、到事,严肃督查问责。对《关于在全市"五道五治"行动中强化问责工作的通知》规定的九种情形要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

5、加快城市建设。在持续深化"五道五治"的基础上,要积极推进旧城改造,重点启动富民巷、将台巷旧城改造试点,拉开县城旧城改造序幕。要以城市功能区建设为引领,尽快启动城南新区建设,积极拉大城市框架。要紧盯群众热切期盼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包装项目,招商引资,快速推进,全面提升城市承载力和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