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下一版»本期共4版(1-2-3-4)
政府搭台 银行放贷 企业担保
我县“1558”模式加快推进肉鸡产业扶贫

本报讯 记者 王艳 任国华是松村乡五科村村民,因为家穷,13岁便外出打工。2014年,37岁的任国华听说家乡扶贫开发形势大好,决定回村筹资上马养鸡项目。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任国华很快在村里建起了一座现代化鸡棚,存栏量达三万只。可这时手里的钱已所剩无几,买鸡苗和饲料成了大问题,只能眼望着空空的鸡舍发愁。“只有1万多元,买鸡苗不够,买饲料不够,只能守着空空的鸡舍发愁。”为了让他的养鸡场正常运转起来,潞宝金和生和乡、村两级干部联手,通过多种渠道,帮他凑齐了启动资金。记者来到五科村时,任国华第一批2.7万只肉鸡刚刚出笼,成活率达99%。“一只鸡利润4元左右,这一批鸡的收入就有10万元左右”。

像任国华一样被带动起来的养殖大户,还有王国强、裴志国、任林胜等30多个养殖大户、产业能人。潞宝金和生与沁县的创业农民走出了一条企业+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并为沁县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创业平台和就业机会。

去年以来,我县紧抓“增加收入”这一关键点,主攻“产业扶贫”这个突破口,突出企业示范引领主体作用,走出具有沁县特色的龙头企业带动、扶持政策推动、贫困农户互动的“企业+”脱贫新路子。 我县探索总结出了“企业+基地+贫困户”的“龙头带动型”“企业+政府+贫困户”的“资产收益型”“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组织经营型”“企业+园区+贫困户”的“规模集聚型”四种“企业+”扶贫模式。

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扶贫思路,把企业带动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企业资本、管理、技术、市场优势,盘活放大贫困村土地、劳动力、特色资源优势,支持引导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到农村投资建设种植养殖基地。

为了实现快速脱贫,带领更多贫困户致富,潞宝金和生结合沁县及长治当地具体实际与企业自身特点,在认真调查与研究国家扶贫政策的基础上,将资产收益扶贫作为一项重要的扶贫思路,创新性提出“1558扶贫模式”,拓展农村贫困人群的增收渠道。

“1558模式”以肉鸡养殖项目为载体,捆绑式带动,每年以带动1000户贫困户为目标,利用精准扶贫政策,将贫困户的贴息贷款捆绑在项目中,由潞宝金和生统一管理使用,通过项目产生增值收益,使每户5万元能够连续5年每年平均收益8%的兜底目标顺利实现。具体思路为政府牵头帮助解决土地和水、电、路三通及提供政策支持,构建平台进行政策引导与牵头组织发动;银行对贫困户进行集中授信,潞宝金和生公司为贫困农户提供养殖贷款担保,并负责承担本息。政府、银行、企业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为贫困户脱贫保驾护航。村委、合作社组织贫困农民入股(1-10万元均可),形成组织性主体,企业利用自身的养殖场所,产生利润按比例分红,保证参股农民年最低8%的分红。同时优先安排贫困户就业,以每人年收入3万元的标准,促进贫困户增收。无论市场行情如何变化,风险一概由企业承担,让贫困户保底收益。贫困户在享受不低于8%企业提供的收益外,可以享受国家的贴息政策性收益。

该模式是在不改变扶贫资金用途的情况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到肉鸡养殖项目中,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尤其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1558模式”由单纯的“输血”到既“输血”又“造血”,让贫困主体能够真正进入市场,具有持续不断从市场获取财富的能力,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能够平等分享市场积累的成果,成为市场主体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