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魏堃 8月9日,漳源镇王可村一块硕大的空地上,推土机正顶着烈日作业,一个占地35亩的三层万头养猪场将于3个月后完工。这是漳源镇从“输血”到“造血”,实行精准扶贫迈出的一小步。
漳源镇精准扶贫目标任务为1038户2642人,年度计划脱贫790人。如何保证贫困户持续稳定受益,实现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是该镇一直思考的问题。
“贫困户资金欠缺,文化程度不高,专业技术匮乏,自我发展能力弱,等、靠、要思想严重,虽然有些扶贫项目预期收益较好,但并不适合漳源本地的实际。漳源镇党委书记温建功说,“扶贫工作要切实做到脱贫攻坚因地因人施策,彻底转变贫困群众思想观念”。今年来,漳源镇镇干部以片分组到村实地调查,多次召开贫困户会议搜集群众脱贫的愿望和想法,进一步摸清贫困底数,理清扶贫思路,对贫困人口产业发展进行了全面细致梳理,树立帮扶和自身努力相结合的发展观念,激发广大贫困户的积极性,发动贫困人群主动投身于扶贫工作中,从“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
经过向县领导请示汇报,镇党委政府的数次讨论,在王可村修建一个年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吸纳和辐射带动漳源镇王可、景村、固亦、李家沟、沙圪陀、西沟、康家庄8个村的贫困户参与,采用“政府+公司+合作社/合作农户”这一发展方式得到村民的普遍认可。
“概括来说,这个模式就是政府把扶贫资金、扶贫政策等当作贫困户的‘股份’加入合作社,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以‘大象养猪模式’运行,实行‘三固定、五统一、两奖励’的‘公司+基地+贫困户’的合作模式,固定猪苗价格、饲料价格和回收价格,统一提供猪苗、饲料、药品、统一制定防疫程序,统一回收。”该项目负责人给记者介绍到,养殖成本高,猪肉价格波动较大,采用该模式后,养猪销路不用愁,技术有保障,市场无风险,资金没压力,大大提高了农民养殖利润的同时还能有效地控制风险,每头猪交300元保证金即可享受猪仔、饲料、药品、技术、回收等一条龙优惠政策,保证每头生猪有100元至160元的利润,按照年出栏20000头计算,每年收入约200万元,可带动200多户贫困户脱贫,每户贫困户的年收入能增加1万元左右,是一项可持续扶贫产业。
据了解,漳源镇党委政府方面主要负责合作社和合作农户整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司对接合作、协调银行落实保证金贷款等;公司负责指导合作社和合作农户建设、提供合格猪苗、肉猪销售及深加工等;合作社和合作农户只需要按照规定科学养殖,若实际情况允许的贫困户,还可以在接受专业培训后,参与养猪场管理并获取相应工资。
截止目前,漳源镇万头猪场的主体工程进展顺利,预计十一月中旬将完成施工建设,到今年年底,第一批肉猪便可顺利出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