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沁州白”有机面粉品牌为引领,用3至5年时间,全县有机小麦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左右,实现有机小麦产业链全循环发展,绘就沁州黄、绿、红、白、黑五大有机农业发展锦绣蓝图。
本报讯 记者 申虎峰 7月4日下午,天气灰蒙蒙的,在南里乡西林村东的麦地里,一辆大型小麦联合收割机正在紧张作业,看着颗颗麦粒流进车斗,站在地头的种植户马国宏满脸喜悦,“要不是前些日子受了雹灾,收成比这还要好,不过就这赶茬小麦亩产也在600斤往上,按一斤两块三毛钱的订单价收购,一亩都快到1400块钱了,这年头比种玉茭强多了”。以“沁州白”有机面粉为品牌引领,以“龙头+基地+农户”为模式推进,我县又一促农增收的农业产业迅速崛起。
我县土地肥沃、雨水充沛,没有任何污染,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气候优势造就了农作物特有的优良品质,作为大宗作物的小麦也是远近闻名,不仅能够完全自给,还远销省内外,但叫好不叫价,小麦面积逐年减少。近年来,随着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我县有机农业、特色农业得到长足发展,继“沁州黄”小米之后,“沁州绿”蔬菜、“沁州红”高粱、“沁州黑”猪等有机农业也都做的风生水起,美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经济利润也给“沁州白”面粉带来发展的良好机遇。
2014年,贾少峰、张耀文、郭万春、李新华等4个修路工程公司的老板,目睹着县里有机产业的巨大潜力,也萌生了企业转型的念头,特别是县委、县政府持续深化“六条路径”,把“以高端农业为引领,打造全国有机食品基地”作为全县农业的主攻方向,更加坚定了他们发展有机产业的信心和决心,随即成立了沁县八路响“沁州白”科技有限公司,重点发展“沁州白”为品牌的有机小麦种植。随后,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筹资近千万元,投入到有机基地建设和认证上来,经过倾心努力,已发展到7个公司、4个合作社,在全县认证有机基地6万亩,有机转换基地12万亩,主要种植有机小麦、谷子、玉米、红薯、核桃等。在基地建设和认证突飞猛进的同时,企业认证也不断提档升级。今年,沁县八路响生态农业科技公司顺利通过了国家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和国家有机基地考核管理办公室专家组的现场核查,被确定为“国家级有机食品生产示范基地”。
为保证有机产品质量,公司还聘请山西省农科院小麦首席专家孙美荣、韩国彪研究员为技术顾问,常年对基地进行技术指导和种植农户培训工作。为更好更快扩大全县有机小麦种植面积,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推进,实行“优种提供、有机肥料、技术服务、田间管理、订单收购”等“五统一”惠农政策,先后在南里乡西林村,故县镇南庄村,册村镇西北村,段柳乡青屯村、东寨村等4个乡镇28个村建立基地,种植总面积达到1160亩,目前已经全部收割完毕。据南里乡有机小麦种植基地负责人郝国新介绍,今年该基地虽然遭遇雹灾,但对小麦种植区域影响不大,平均亩产都在600斤左右,亩收入达到1200元以上,而今年该乡大部分玉米农户大都是以每斤8毛钱左右价格出售,玉米亩收入大都在800多元,种植小麦亩增收可达到350元以上,而且投资还少,也省功,增收效果确实不错,新增种植户积极性很高,产业发展开局喜人。
据统计,截止2015年底,我县有机认证面积达到25.9万亩,认证品种8大类34个,有机认证产品和认证面积居全国之首。面对我县有机产品发展的大好形势,沁县八路响“沁州白”面粉有限公司董事长贾少峰更是信心满怀,该公司将着力打造实施“沁州白”面粉品牌,决心用3年至5年时间,把全县玉米种植逐步调整为20万亩左右的有机小麦种植,目前除了积极拓展有机小麦种植面积外,还在段柳乡尚义村新建石磨、石碾系列成套自动设备的面粉加工厂,在故县镇柏树沟建设万头猪场,在松村乡北头村建设有机肥场,实现有机小麦产业链全循环发展,为我县有机产业实现集群发展、汇聚产业优势、推动扶贫攻坚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