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4版, 当前第3版 PDF
沁县反顽保卫战
禹耀忠/文 周富德/图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党反动派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妄图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解放区和人民军队,抢夺抗战的胜利果实,一面也喊和平民主,一面却积极发动内战。沁县成为国民党反动派网罗日军、汉奸发动内战和垂死挣扎的据点。

这一时期,沁县军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展开反顽斗争。一面扩兵参战,支援上党战役,一面同反动派进行最后的殊死搏斗。

收复县城战斗

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为保卫抗战胜利果实,保卫解放区,全县青壮年积极响应太岳区党委、行署、军区、抗联总会联合发布的紧急号召,1000余人参军,到太岳一分区部队。然而,阎锡山指使原剿共军段炳昌部就地网罗驻沁日军、汉奸及伪组织,继续盘踞县城,荼毒人民。

1945年8月21日,为解放沁县城,根据朱德总司令发布的反攻命令,太行军区司令员李达率太行纵队第三、第四支队所属十三团、十四团、三十一团、五十一团、七六九团、决九团集结沁县地区。沁县军民及武乡(东)、武西县独立营协同作战,在陈家湾村召开了军事会议,布置了攻城任务。

是日晚,攻城战斗打响。我军与敌展开激战,21日晚及22日晚,部队两度冲入城内,均受到激烈抵抗。后情报得知,21日从长治撤返的千余日军途中聚集沁县,城内敌军兵力大增,负隅顽抗。为避免消耗,攻城部队奉命撤退,转攻武乡段村镇。在转战中,23日相继收复白晋线上的大桥沟、白家沟、新店、栋村等敌据点。26日,在松村党支部的配合下,拔除了松村日据点。

支援上党战役

“重庆谈判”之际,国民党反动派阴谋策动了“上党战役”,阎锡山派第19军军长史泽波率领1.7万多兵力,陆续抢占了长子、屯留、壶关、潞城、襄垣等县城。按照中共中央“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下令,1945年9月10日发起反击,上党战役正式打响。我太行、太岳、冀南三个区主力部队3万余人,并有民兵、游击队5万人配合作战。连克长治周围县城,20日将长治包围。阎锡山急派以83军军长彭毓斌为总指挥,率7个师1个团及日军残部茂川大队共21000余人增援上党,27日敌人冒雨云集沁县城,并在沿线抢掠粮食、物资,沁县人民再次遭受惨重损失。

10月2日,沁县武委会主任王子伟奉刘伯承师长命令,率领民兵把敌人引向屯留县老爷山附近关上村,我打援部队将敌包围,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在磨盘垴、榆林一带,全歼敌2万余人。在襄垣县虒亭附近的土落村郊,打死敌总指挥彭毓斌,俘敌将官胡三余等27人,取得上党战役胜利。只有省防军三军军长杨诚和温怀光(沁县人)等2000余人狼狈逃至沁县。

沁县处于战场边沿,任家沟、白家山、东陈庄、马家沟、马家庄、大寨沟、范家沟、汉家沟、稍沟、铧尖、邱家庄、东沟岭等30全村位处最前沿。在上党战役中,沁县军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力以赴支援上党战役。县长杨振亚任上党战役后勤总指挥部兵站站长,统领各县兵站。沁县兵站由县政府后勤科、财粮科和人民武装部等单位组成,主要是负责前方的民工担架、武器弹药、粮秣鞋袜等运输任务,按照指定地点给前方部队供应军需并实施救护。在县委的领导下,民兵们在新店、栋村、南池、太里、古城、贤待、杨安等地步步设防,打残敌、抓俘虏。民工们抬担架、送弹药,把烙饼、蒸馍、军鞋,直接送到部队。在南池、太里一带和白晋路沿线,民兵们抓俘虏、收溃兵,从上党战役败退下来的阎顽军队犹如惊弓之鸟,又饿又怕,加之阴雨连绵,更是狼狈不堪,我太里村一民兵,用扁担还抓了三个俘虏。同时,沁县县大队、各区分队集中在漳源地区,严密监视并阻击阎军南下。牛寺村党支部组织了情报站,昼夜埋伏在铁路附近,侦察敌军通过的时间、车辆数目及兵力情况,及时向战役指挥部报告。

阎锡山假和谈

1946年1月10日,国共签订了《停战协定》,但是,蒋介石、阎锡山在发布停战令的同时下达了:“抢占战略要点”的作战令。

东观到沁县的沁阳古道是阎锡山和我方主要争夺之地,阎锡山如果控制了子洪口,就如同给太行太岳根据地插入一把刀子。3月11日,我军摧毁了北关碉堡,控制了北关十余里要道,截断了子洪与沁县之敌联系,将阎逼回到谈判桌上来。

此时,县委城工部长王仲青奉命参加白晋线军调小组工作,奉命到了北关,每天从北关到来远镇我方代表处联络。我方驻来远的代表是刘建勋(太行二地委书记)、鲁瑞林(太行军区副司令员),另还有五六个工作人员,李幻山(沁县人)通英语,他是搞翻译工作的。我方代表和工作人员都住在火车厢内办公。七八天以后,王仲青和太行部队李真被派到沁县城负责联络组工作,他们和通讯员小温是从南关乘阎方的运煤车到达沁县城的。在沁县城他们住在东巷王春林家前院,我方代表住在西房,阎方代表住在东房。阎方代表叫王兴阳,是阎锡山从太原派来的沁县人,还有阎锡山驻沁县的段炳昌部一个参谋长,姓阎。我方联络人员太行区来的是部队派出的军队干部,太岳区来的都是沁县抽的地方干部,有吴宇、安焕章、邱俊生、刘耀文等人。

双方和谈代表都佩带白底黑字“和”字臂章,打的有“和”字白旗,夜晚出去提有“和”字灯笼。虽然规定和谈期间双方部队都不得擅自到自己驻地10里外活动,但事实上阎方部队还是不时出去抢劫和骚扰,甚至制造事端,混淆是非。有一次我方联络员进城联络时在上北里村派了一头牲口,竟被敌方说是抢了他们人员家里的牲口,后经双方派人到上北里村实际调查才作罢。时隔数日,阎方驻军又到良庄一带抢粮时,遭到我方民兵的反击,敌即组织了数名顽伪人员,伪装成群众,于当日晚到联络处驻地呼叫,声言八路军抢了他们家里的东西。我们代表派人出去调查时,这些人便不敢回答。显然这又是一起造谣生事、蓄意破坏和谈的阴谋。此时阎方代表真相毕露,亲自写好的所谓证明让我方代表签字,王仲青同志给以严词拒绝。第二天我方工作人员即到南街对敌人破坏谈判的阴谋进行了公开揭露,并在太行《新华日报》上作了公布。4月下旬,来远小组派李幻山等二人到沁县向我方人员传达了全国情况,经组织同意,我方代表撤出,“和谈”不了了之。

阎顽暴行录

“上党战役”后,阎锡山残军北撤驻扎在沁县城(城内有待降日军300余人,省防军八师1467人,加上伪组织人员共计3600余人)。1945年10月9日,阎锡山派赵承绶到沁县收容残部,一面将大批款项发入下去以安军心,另一方面整理驻沁县的原段炳昌率领的省防第一军第八师改为绥靖第12集团军46师3团,段炳昌任团长,将原来的汉奸县公署原盘人马成立了所谓“沁县县政府”,并由阎锡山委派张汉俊为县长,推行了所谓 “兵农合一”,同时在沁县驻有沁源、武乡、襄垣等县的县政府人员,妄图东山再起。另一方面则由日军残部配合,对我县村乡频频出动,烧杀抢掠。

在沁县,1945年12月至1946年6月,阎日军就对我县南头、福村、端村、罗卜港、冀家凹、樊村、交漳、青修、松村、南马服、北马服等150余个村庄进行烧杀抢掠。这些曾经充当日伪的汉奸,摇身一变重新披挂上阵,满怀对共产党的刻骨仇恨,高喊着“见干部就抓,抓住就杀”的口号,不择手段制造了种种骇人听闻的大惨案,县委抚恤受难群众。

1945年12月4日,六区分委在东林村召开22个行政村约400余人参加的党员干部会议,研究扩充一个新兵连的问题及减租减息、反奸清算等工作。因特务告密,是日晨,阎军段炳昌部纠集原日本特务队、伪警备队、伪警察约4个团兵力,分三路包剿东林村。敌人的行动被在石火村进行休整的县武工队二分队发现后,鸣枪报警,使参加区分委扩大会议的干部与当地群众闻讯转移。敌扑空后,挖走了县里在石火村存放的部分粮食,群众伤亡各2人,武工队1人负轻伤。

1946年2月14日,段炳昌率部与待降日军前独立十四旅团毛利大队及上党各县残余伪军1500余人,携带迫击炮两门,轻重机枪20余挺,包围袭击二区南、北马服两村,残杀干部群众5人(遇难者中有政府科员李海川、道兴村长李和和、张庄武委会主任孙留孩),致伤19人,抓走9人,并抢劫粮食800余石,衣物800余件,制造了“马服惨案”。事件后,县委、县政府同二区分委赶赴南、北马服村处理善后事宜,对受难家属进行慰问。19日,各界代表52人在故县镇召开紧急会议,控诉阎军屠杀人民、破坏和平的罪行。会议一致决议:(一) 立即通电要求北平执行部调查视察真相,惩办凶手,解散伪军;(二)选派代表到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和太岳行署,请求解救沁县人民;(三)成立救济委员会。全县人民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为救济南、北马服村受难同胞,广泛展开了捐赠“半把米运动”。与此同时,太岳行署拨粮300石赈济难胞,晋城、阳城、沁水、屯留等县根据行署指示,为受难群众募捐救济。

1946年2月18日,驻沁县城阎军五十三军四十六师三团段炳昌部300余人,奔袭包围松村、倪村、青修、王家峪等12个村,进行烧杀抢掠。区分委书记李蔚芳率领民兵奋勇抵抗,在掩护群众突围中,与民兵二人英勇牺牲。李玉芳在率领民兵保护群众突围中不幸被捕,阎顽军不仅将他身刺30余刀,并将他的头砍下来挂在树上。阎军杀害干部民兵5人,重伤7人,抓走30余人,抢粮300多石(22500公斤),其他衣物财产无数。农具、财物大肆烧毁、破坏,致使春耕生产造成严重困难。在路西各村,段炳昌部也是日夜奔袭,到处杀人抢粮。事件后,武西县政府(松村、青修一带属该县管辖)一面携带粮食等物前往救济善后,一面向北平军调处太原组提出控诉,坚决要求解散伪军,严惩凶手,保证再不发生类似事件。3月2日,沁县人民代表郭守信、赵国良、姚孔保、王富元、杜元奎、李行意等一行9人,星夜跋涉抵达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驻地,代表沁县12万人民向政府呈递请愿书,控诉阎军纠结日伪军向解放区进攻,肆意屠杀人民的罪行。要求北平执行部合理解决沁县问题,制止阎日军进犯,严惩罪犯。同时请求边区政府迅速派兵解放沁县人民。边区党政军首长刘伯承、邓小平、杨秀峰、薄一波、戎伍胜等领导接见了沁县代表。

1946年6月8日,“晋绥察善后救济总署”检查官安定远,由沁县城起程到路东武乡解放区商谈救济物资运输事宜,并有阎方代表李庆一随行。李是襄垣人,曾是日寇沁县保安队特务,日本投降后,又被国民党利用,派回沁县搞特务活动。李庆一却以合法身份,到处侦察我区情况,16日在松村公开骂我八路军,在场群众十分愤慨,要求政府立即逮捕,专署范专员为了顾全大局放他回去。然而李庆一回到沁县城报告阎顽段炳昌和张汉俊,立即召集营长张官群、孟青府、特务连长冯会,运输连长王守文等,作了周密的研究和部署。6月17日夜,沁县城、漳源镇、固亦的阎顽军1000余人,在段炳昌亲自指挥下,奔袭10区之青修、松村、岭头、上曲峪、良庄、南王、长街、倪村、羌营、河泉、五科、王家峪、北坡、前庄、后庄等18个村,严密封锁,层层包围。当时青修驻有我军41团团部,队伍驻在周围各村(当夜转移),太行区各县调来保卫夏收的民兵住在岭头、羊沟、上曲峪一带。18日拂晓,松村哨兵首先与敌接触,敌人数路包围了良庄、上曲峪的四区民兵两个排,我一部30余人由刘家庄、长街之间突围,半路遇敌开火,我方死伤被俘20余人,其余到羌营又遭遇敌人,最后仅有数人逃出。驻王家峪的三区民兵一个排哨,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全部被杀伤;在村中的两上排闻声怆慌应战,退至青修遇敌,因弹尽当场牺牲六七人外,余皆被俘。松村驻的爆炸队74人因处置犹豫未能应战,在我县武委会干部李树田带领下勇猛突围,当场死去20多人,重伤12人,被俘被抓的220余人,损失步枪120余支,粮食财物无法计算。残暴的敌人惨绝人寰,对我被俘民兵、群众,不是乱刀刺,挖眼、害舌头,就是剖肚、割生殖器,其状惨不忍睹。惨案发生后,武乡县参议会、县政府、武委会和各团体联合发表告太行全区军民书,太行《新华日报》为此发表了《我们要清算这笔血债》的短评和《紧急动员起来,为“六·一八”死难烈士复仇》的社论。太行区党政军专门组织慰问团,发放救济粮和步枪,予以救济和鼓励。太行区武委会紧急号召全区民兵、自卫队,为青修惨案死难烈士复仇。太行区各群众团体联名通电全国,声援青修惨案,要求解除段炳昌武装,严惩阎锡山这伙反动匪帮。

在阎顽军末日到来之前的疯狂暴行中,沁县各界人民代表吴淞、田致华、阎庶苑、郭满仁、李新如、崔二明、李怀清、王丙和、王弼庭、武梅香等联名上书致函太岳区军政首长,控诉阎日军罪行,“请调一部兵力来沁给以致命打击”,解救沁县人民。全县各界代表52人,在故县镇集会,控诉日伪阎顽屠杀人民、破坏和平的残暴罪行,一致要求和谈代表来沁县视察,同时派出郭守信、赵国良等一行9人,星夜跋涉抵达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呈递请愿书,控诉阎军勾结日伪荼毒人民的罪行,要求北平调处执行部合理解决沁县问题。边区政府党政军首长邓小平、杨秀峰、薄一波、戎伍胜接见了沁县代表。同时,各界代表提议成立难民救济委员会,公推郭兆庆、田雄才、马育才等7人负责,发起募捐救济难民,太岳行署也拨粮300石,并派代表来沁县慰问救济难民。

粉碎敌人进攻

在阎顽军的疯狂进攻中,中共沁县县委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有来犯者,只要好打,我党必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坚决彻底干净全面消灭之”的方针,向全县军民发出:“紧急动员起来,粉碎敌人进攻,保卫家乡,保卫解放区”的号召,从1945年8月至1946年7月的近一年中,沁县军民配合正规军作战或单独作战,大小战斗50余次。

1945年8月16日,伪保安一中队一个分队拒绝受降,继续盘踞在牛寺附近的大红山碉堡。是日晚,某主力团九连配合武西县(原沁县的漳东地区,今属沁县)地方武装一部,冒着急风暴雨对该据点展开歼灭战,经数小时猛烈战斗,将守敌全部消灭。打死伪班长以下2人,活捉伪小队长以下21人,并缴获步枪20余支。

1945年11月17日,驻沁待降日军一四七七部队一部20余人,向城西窑科村进犯,县大队一部闻讯截击。经激战,毙敌分队长1人,俘虏敌分队长羽岛佐治及士兵坂岛元三郎,缴获步枪3支。群众未受损失。

1946年5月27日阎军包围道兴村时,被我独立营击退。7月5日阎军纠集“复仇队” “新人团”共500人,到南里、张庄、梅沟、石火等村抢粮时,又和我三区民兵轮战队和屯留民兵远征队接火,战斗一小时,打死伪连长1人,打伤30多人,活捉特务1人,将数倍于我的敌人击退,保卫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1946年7月4日,驻县城阎军500余人,到城西段庄、道兴一带抢掠。县大队三连副连长、战斗英雄安世民闻讯,带领全连战士和附近各村民兵,埋伏在冀家凹村的炭窑岭截击敌人,保卫夏收。将近午时,阎军进入设伏地带,县大队战士枪弹齐发,阎军死伤惨重,四次反扑,均遭失败。战斗异常激烈,一直持续到下午四时。安世民不幸中弹倒地,两个战士过来背他转移,他毅然拒绝,并命令由他掩护部队、民兵迅速撤离战场。阎军狂叫着“活捉安世民”从四面八方包抄过来,等敌人靠近时,他把仅有的一颗手榴弹拉响,与敌同归于尽,时年21岁。

1946年7月5日,沁县三区民兵轮战队和屯留民兵远征队得悉阎军将到南里、张庄一带抢粮的消息后,遂于头日晚集结该地保卫夏收。是日晨,县城阎军纠集特务连、复仇队、新人团500余人出发到此地,特务连70余人将张庄村包围。三区民兵轮战队与屯留民兵远征队并肩战斗,将敌击溃,毙阎军连长1人。战斗结束后,三区区分委率领群众拥军慰问,共庆胜利。

反顽全面胜利

1946年7月21日,盘踞沁县县城之阎军段炳昌部,在太行、太岳军民强大攻势下,陷入四面楚歌,眼看孤城难守,遂于当日下午5时,伙同固亦、漳源、牛寺之敌进行大肆破坏后,弃城狼狈北逃。从此,被日伪、阎军先后盘踞七年之久的沁县城获得解放。8月10日,全县3500余人聚集城内举行“庆祝自卫胜利大会”。会期3天,公祭和追悼死难烈士和死难同胞,做出修建“沁县烈士陵园”的决定,公汉奸史金奎。大会一致通过“全沁同胞永远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决反对国民党蒋介石出卖中国进行内战”的通电。《新华日报》(太岳版)为沁县城及沁县全境解放发表了《庆祝沁县人民解放》的评论。评论指出:在日阎统治时期,“沁县人民无日不在与敌伪搏斗,无日不在敌伪的残酷压迫下争生存,现在终于战胜敌伪得到解放。这不仅说明只有斗争才能胜利,而且说明尽管经历多少迂回曲折和艰苦困难,最后胜利必然是属于人民自己的,一切背弃人民的反动势力,尽管怎样作威作福,疯狂一时,最后的归宿,必然是失败和死亡。” 反顽自卫胜利后,沁县人民积极投入到反奸清算、土地改革运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