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名米要步入现代农业之路,必须走创新发展之路。山西沁州黄小米(集团)有限公司实施的千亩谷子高产示范工程,就是科技创新和经营方式创新相结合的成果。2015年该示范区亩均增产50公斤,增收350元,为当地农民增收产业增效闯出一条新路。
沁州黄谷子高产示范,是长治市农委规划实施的一项科技工程,工程规划立足高起点,引进新型农业技术,依托农民专业经济组织和山西沁州黄小米(集团)有限公司具体实施。根据项目规划,该公司选择了册村镇西北村、定昌镇段庄村和东岭头村三个规模种植区域,和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合同(订单),发展谷子高产创建示范片1100亩,联接种植户300户,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
为了保证品质,保证高产,公司建立起一套以农科专家、农技员、示范户组成的科技服务组,确定了基地管理员、乡镇管理员、村级管理员三级管理包村责任制,三个片区分别从地块茬情、土质肥分、种子品种严格测查管理,大面积采用渗水地膜覆盖及机械穴播新技术,每亩7000穴,留苗2.5-3万株,达到精播、节水、省工和保苗的效果。公司补贴谷种500公斤,沁州黄专用肥60.5吨,技术人员从整地、播种、出苗以及生长全过程跟踪指导,适时组织技术培训服务,整个示范区谷子长势良好。2015年10月8日,谷子采收前,公司组织5人测产小组,并邀请示范户、种植大户参加,对三个示范片区进行全面测产,每片抽查2个地块,每地块采3个点,每点取1平方米谷穗。经测算,项目区平均亩产达到300公斤,比非示范区亩增产50公斤,绝对产量高达到470公斤。
示范工程实施过程中,公司特别注重新技术应用与科技型农民培养,先后聘请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郭二虎、王节之、王军几位研究员,以及县农委种植、植保、土肥、农机等技术人员,实地传授技术,手把手交给农户多项增产本领。西北村红土岭合作社社员霍高兰很快掌握了谷子地膜覆盖宽垄穴播技术,成为当地谷子种植土专家,当年她家十亩沁州黄总产7000多斤,纯收入26000多元。通过试验示范,该公司进一步完善了谷子高产示范区创建实施方案、沁州黄栽培技术操作规程、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资料,稳定推广统一规划地块、统一种植品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种植规程、统一订单收购等“五统一”基地管理模式,产业富民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传统名米向现代农业迈出新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