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4版, 当前第2版 PDF
回眸2015文化产业

2015年,我县宣传文化工作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市一系列决策部署,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宣传文化系统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全县宣传文化事业再上新台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三个文化"建设进一步夯实,为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水城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年一度端午节 水城竞渡再相邀

沁县端午民俗文化节在去年迎来了第七届,除了传统的品尝粽子、观看龙舟竞渡以外,不少传统民俗也渐渐回归到现代人的视野。除了能在民俗展馆内看到诸如刺绣、雕塑、剪纸、泥像、烫画等美妙绝伦的民间艺术品,还首次举行了祭祀屈原大典,按简化了的古礼仪式祭祀屈原,了解端午文化根源及民俗风情,表达对历代先贤和英烈的敬重和缅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如今,这些古老朴素的民间工艺和传统活动,正作为我县发展水城文化的重要代表符号,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闪烁着熠熠光彩。在去年的端午民俗文化节上,来自省内外28个企业的28个项目经过长期考察对接正式签约,我县一次性将总投资60.3亿元大单揽入怀中。近年来,我县紧紧抓住我省少有的"非遗"文化大县这一优势,以端午民俗文化节为龙头、以民俗文化展演为载体,将民间艺术挖掘和发展旅游产业相结合,努力打造有民俗特色的美丽沁州,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并将一如继往地传承下去。

红色旅游"上层次上品质"

去年,我县牺盟会新军纪念馆、小东岭东路军高级将领会议纪念馆相继开馆。

牺盟会新军纪念馆始建于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改扩建工程于2008年3月正式启动,2015年5月完工并通过国家级专家组验收,8月19日正式开馆。纪念馆占地面积5220平方米,建筑面积5077平方米,布展面积3780平方米,总投资近3000万元。全馆根据内容分为:综合馆、将军馆和人物馆三个展厅,再现了牺盟会和山西新军成长壮大及开赴抗日前线浴血奋战、依靠人民群众创建敌后根据地的光辉历程,集中展示了从1955年到1965年被国家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81位将军的光辉形象和生平事迹,及从牺盟会和山西新军中涌现出的5000余名英雄模范人物以及大批治党、治国、治军的杰出人才。

小东岭东路军高级将领会议纪念馆于2011年5月开工修复,2013年10月竣工并通过验收,9月1日正式开馆。目前,小东岭东路军高级将领会议纪念馆占地面积6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586平方米,布展面积380平方米,展出图片150余幅,实物50余件,总投资650余万元。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

2015年我县抓住文化发展机遇,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为载体,加大文化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扎实推进文化强县建设。其中,新建图书馆配套基本完成。新建图书馆占地面积2602平米,总投资600多万元,2016年3月份将接受省市验收,验收通过后将正式投入使用;沁县 "众鑫影城落成"正式开业。众鑫影城建设面积848.95平方米,总投资185.18万元,分为数字放映厅3个,容纳220名观众,影厅装修时尚,设备先进,片源与全国同步,3D电影效果震撼使人身临其境,带给观众的是一种全新的视听享受,让县城百姓也能享受和省会城市一样的文化,真正实现了数字电影院、同步看大片的目标;青少年活动中心综合训练馆是我县2015年着力打造的文化惠民工程,该馆位于迎春河道南岸,青少年活动中心后,占地面积6151m2,建筑面积1482m2,馆内置羽毛球场地6片,乒乓球桌6个,配套建设淋浴室、更衣室、卫生间等附属设施及停车场。建成后每天可容纳200多人次活动。该项目于2015年8月30日开工建设,现已入资金170多万元,主体部分已全部完工,即将进行内部设施安装,建成后为老百姓提供一个轻松和高级的健身场所,满足我县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锻炼需求。

一报三网应运而生 手机台电台展露新颜

互联网时代催生了新媒体形式、新媒体模式和市场,文化宣传促进了新媒体走进了千家万户,只有抓得住才能走得快。县新闻中心迎合当前新媒体传播趋势,于去年年初,在原有《沁州新闻》报刊的基础上,顺势推出沁州新闻网、沁州新闻数字报和沁州新闻微信平台三个网传平台,与翼城新闻中心及易立方公司等技术合作,2015年1月正式开通。广大读者只要在网上搜索"沁州新闻"字样,就可以通过多个平台查阅全年《沁州新闻》内容,在手机上关注"沁州新闻"就可以浏览其微平台,关注与我县相关的每日新闻和资讯。县广播电视台也于去年年底通过与山东广播电视台轻快平台合作,全新打造"智慧沁县"手机台,经过短期调试,于2016年1月4日推出。另外,县人民广播电台发射机、天线等设备也于去年年底全部到位并安装完成,2016年1月1日在FM92.9兆赫频道正式复播,每天播音时间16个小时,电波信号覆盖我县县域全部。新媒体新形式的推广的运用,既方便快捷,又极大地扩大了宣传面,让全世界都能了解到最美丽、最鲜活、最真实、最权威的沁县,为宣传沁县、推荐沁县、发展沁县做出更大贡献。

曲艺创作硕果累累

2015年,我县充分利用山西首家"中国曲艺之乡"的国字号金字招牌,认真研究三弦书曲艺创作,全年共获国家级奖2个,省级奖15个,市级奖7个。

精心创编的沁州三弦书《好支书龚来文》,在中国曲协举办的第三届"岳池杯"中国曲艺之乡曲艺大赛上荣获金奖,在天津举办的第二届"和平杯"全国曲艺票友邀请赛中荣获全国曲艺"十大名票"称号。此外,刘贝霞说唱的《割肝救父》,史宏晓、桑海萍说唱的《当今社会那事》,郑学良说唱的《张三卖布》,张琼说唱的《选女婿》,崔四红说唱的《十不足》,王晋姚说唱的《大姑娘放屁》,常红霞说唱的《象棋迷》,王丽佳说唱的《华山美,沁县红旗小学五年级学生说唱的沁州三弦书《观花》,常翠萍等七人说唱的沁州三弦书《抢铜钱》,史素梅等四人说唱的沁州三弦书《相和段》,赵丽芳、申彩宏说唱的《我们的节日端午》,栗四文、魏钰坤说唱的沁州三弦书《观花》,郑明明、李志忠说唱的沁州三弦书《抢铜钱》,四文、赵丽芳、申彩红说唱的沁州三弦书《笑声飞出刘家坪》等荣获2015山西沁州书会鼓曲唱曲新人新作展演表演奖。同时,沁州三弦书《好支书龚来文》、沁州鼓书《十不足》分别获长治市曲艺大赛一等奖和二等奖,沁州鼓书《小寡妇上坟》、《兄弟分家》和沁州三弦书《抢铜钱》、《看病》、《红色沁州》获长治市曲艺大赛优秀节目奖。

每次外出参赛演出,既对外宣传了沁县优秀党员的光辉形象,又展示出沁州三弦书的艺术魅力,展示出沁县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文化产业异军突起浪潮高

在2015年的端午文化节上,八音会展演是一场不得不提的文化盛宴,吸引了来自周边县市的众多爱好者慕名前来,并在微博微信上频频晒图点赞无数。近日又传来好消息,我县艺人赵彩娣、付耀云编排的上党梆子《三关排宴》选段也荣登央视《过把瘾》之《最佳拍档》,屡获评委好评。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不断加强文体阵地建设,合理配套文化设施;完善县、镇、村三级文化网络,努力培养、输送文体后备人才;进一步强化健康文化的引导和加强文化市场的监控,使产业管理和繁荣先进文化同步,从而助推我县的演艺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演艺团体100余家,从业人员近500人,每个民间演艺团体年可收入50多万,成为文化发展当中一项不可或缺的核心产业。另外,据工商部门统计,我县已注册的文化类公司迄今达87个,涉及文化方面的投资额年可达几千万元,承担了全县各类各项大小文化赛事和文化活动的举办,全县范围内注册的文化类合作社也有几十个,如盔饰合作社、珠编合作社,还有根雕、秸秆画等一些民间技艺也在各类文化活动的举办中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和宣传,为我县的民间艺人及其技艺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广阔空间。

"三个文化"超倍释放发展红利

我县是红色文化、廉政文化和法治文化的富矿,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围绕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对生产要素重新整合后,激发出巨大发展潜力。

围绕红色文化资源,我县选出八路军总部、国共两党高级将领小东岭会议会址和牺盟会山西新军纪念馆作为发展龙头,集中反映抗战时期我党成功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历史特征。

吴琠是康熙时代的名臣、直臣、能臣和廉臣典范,我县紧紧抓住这座精神文化富矿,开发廉政教育成果。不仅推出长篇小说《良相吴琠》、历史剧《吴琠晋京》,第七届端午民俗文化节期间,吴琠廉政纪念馆正式落成,成为全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半年来接待参观50000人次。同时,县内外三家文化公司网络数十名文化人才,联合攻关,生产出电视片《三立宰相》、新编京剧《吴公雨》和电视剧《康熙与吴琠》等三部影视作品,廉政文化催生新型文化产业迅速崛起。

法治文化方面以宣传已故沁县人民法院院长王天祥事迹为突破,举办《百姓法官王天祥》电影放映节,打造法治文化一条街,充分利用城乡全覆盖的图书馆、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有利资源,积极夯实普法阵地。在县城八个文化广场设计制作300平米的法治文化橱窗。此外,还在《沁州新闻》、沁县电视台、沁县新闻网开设发展论坛专栏,将学习宣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法治研究结合起来,对沁县近代学者吴淞《法治国》和王懋昭《政治学》等专著和法治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古为今用,让依法治县理念深入人心,在全县营造知礼仪、明法理、崇尚法治的良好风尚。

文艺创作百花齐放收获丰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我县大力推进沁州生态文化建设,狠抓文艺精品生产,不断拓展文化产品供给新内涵,推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优秀文艺作品,增强了文化产品时代感和吸引力,带动了我县艺术创作的全面繁荣。

我县鼓励文艺创作者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多出精品佳作,热情讴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展示广大人民群众干事创业、进位赶超的精神风貌。创作的微电影《来不及错过》、《村主任的一天》先后开机拍摄,点击率居高不下;县文联负责人王泽宇创作的《蝶变》是我市2015年度唯一一部入选省重点作品扶持工程的作品,其编写的长篇报告文学《出彩村官龚来文》,出版后在《上党晚报》连载刊出,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新闻中心主任石波编著的沁县文化旅游资源概览《漳河源头》从山水形胜、人文历史、传说故事、民俗风情、红色遗迹等方面,系统地对我县文化旅游资源作了介绍,是我县文化资源特色的一次集中展示。该书问世对我县文化宣传和旅游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杜秀谨新闻选》收录了新闻前辈杜秀谨老师的经典之作,具有显著的新闻性和指导性,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效助推了沁县的改革和发展,该书的出版发行也对提高我县新闻工作水平更上一层楼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新闻界反响热烈;在文化创作大潮中,我县一大批老中青作家佳作迭出,我县文学创作空前活跃。退休干部田兆文发挥余热,著作的《冬去春来》一书,从侧面真实的记录了我县社团组织在"北方水城·美丽沁州"建设征途中所走过的历程与印迹,极具存史价值。由民革沁县支部主委李国庆担任编剧,以我县抗战英烈闫林旺事迹为题材的大型革命红色剧《风雨一家》在我市潞安剧院隆重上演,反响热烈,这是我县文学创作家的又一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