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版»本期共4版, 当前第1版 PDF
兴林富民,再绘沁州生态绿城
本报记者 王慧杰

绿色,沁县的名片。

沁县,因绿的演绎、绿的弥漫、绿的神韵,更显灵秀俊俏,更显勃勃生机。

2015年是沁县林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年。在取得全国绿化模范县(单位)和全省林业生态县称号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县"创建活动,开展了山西千泉湖国家湿地恢复与保护示范试点,开展了丘陵区大规模连翘种植惠民产业基地建设和核桃低产低效林改造项目,重点实施30项荒山绿化工程、20项干果经济林工程。

生态立县,我县紧紧抓住这根主线,取得了国家湿地、森林公园、惠民产业等丰硕成果。一是造林绿化从环湖、环水、环路"三环绿化"向荒山岩石裸露区域进展;二是造林工作中,我们始终把质量意识贯穿于植树造林全过程,采取重点工程先修环山路,然后营养杯苗上山栽植,成活率达到90%以上;三是生态和产业相结合,突破单一生态林种植,实现连翘规模种植,产业优先,惠民利民。

在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县创建中,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极力打造一个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沁县。林业部门想方设法克服资金、苗木的困难,组织专业队大规模实施九龙山、陡角山、梁山、石柱山、观音山、九连山、夫子山、华山、凤凰山以及官卧山、磨盘岭等沁县腹部荒山造林工程,形成全县新一轮灭荒造林高潮。随着造林面积不断扩大,条件好点的造林空间逐年减少,我县的造林工作开始在远山瘦山区展开,主动寻找空间开展植树造林。为了高标准完成我县各项造林任务,同时结合我县的县情实际,我们在巩固原有工程的基础上,拓展和开发了50个林业重点工程,其中荒山造林工程30个,经济林基地建设20个。以"成活、成林"为目的,把栽植与管护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了管护工作长效机制。实行包栽植、包抚育、包管护、包成活。组建了12支共650人的专业管护队伍,修路、整地、调苗、栽植、补造、管护等重要环节,实行全程指导、跟踪管护,做到大苗、大水、大土堆,确保栽一片、成一片、活一片、绿一片。

除此以外,我县在段柳乡圪土达 上村,松村乡后庄村,牛寺乡西安庄村,册村镇道兴村、温庄村,新店镇东庄村、栋村,故县镇马连道村,郭村镇苗家坡村、南沟村、大沟村、开村、石板上村、元王村、上湾村、巨良沟村,定昌镇岭头村、上曲峪村采取林药、林苗、林养等多模式创新发展林下经济0.4万亩。在我县重点乡、重点村完成核桃低效林改造施肥复壮面积6500亩,高接换优面积364亩,整形修剪6134亩,通过高接换优、整形修剪、施肥复壮、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有组织地做好低效林改造示范推广工作,整体提升了我县核桃经济林的单产和质量。在丘陵山区新植了1.3万亩连翘,为我县两林富民工程连翘基地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细白沙滩、游船码头、文化长廊……2015年新修的北海亲水驳岸,玉华山森林公园,瘦西湖、西湖、南湖、二郎山文化宣教区,以及漳源湖湿地保护保育区、景村湖湿地恢复重建区、迎春湖保护保育区、千女湖湿地恢复重建区等地,绿意盎然、风景宜人、宜游宜休。一地一品牌,一区一特色,方兴未艾的生态沁州,以自己特殊的绿色财富理念,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鲜活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