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版»本期共4版, 当前第1版 PDF
联村合作效果好
——下曲峪等五个村的产业融合发展调查
本报记者 王艳

农户从合作社中得到的实惠不多影响了合作社的入社率,合作社产品的商品化率不高制约了农户的增收,体量偏小又导致了合作社的产业融合能力有限,这成为当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对市场风险,迎合产业融合趋势的主要瓶颈。

如何打破这一瓶颈,定昌镇和睦农业合作联合社的路子或许可以给破解这一瓶颈带来些启示——

用下曲峪村支部书记闫俊林的话说,联合社像一个红娘,打破了村与村之间的隔阂,实现了产业链的整合,同时可以抱团共同抵御市场风险。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使农民无论在生产方式上还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都有了很大变化。

下曲峪的成功竖起了合作社的标杆

城郊村定昌镇下曲峪村土壤、气候、交通等条件在我县的村庄里有着先天的比较优势,水资源也丰富,发展近郊农业潜力无限。

2008年,起在村干部带动下,全村65户建起了大棚128幢。大棚建起来,产业有了好的开头,为了保证产业可持续发展,闫俊林参照学来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建立了新的生产制度:采用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投资210万元,成立了下曲峪蔬菜专业合作社。当年该村每亩大棚实现收入9200多元,实现了当年建棚当年盈利。2009年一季西瓜收入亩均过万元,秋季再建大棚100座,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做成了一项全村人受益的大产业。

通过几年的发展,下曲峪早夏西瓜的名头越来越响,成为周边市区的抢手货。在发展种植的同时,下曲峪还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以农家乐和采摘为载体,积极吸收广大农户参与,大力发展起了特色乡村旅游产业。

下曲峪的老百姓腰包的迅速鼓起,在羡慕之余,也引起了周边邻村的浓厚兴趣。

五个村的抱团互补强化了合作社的根基

下曲峪、上曲峪、杨沟、东岭头、和家沟都在定昌镇东北方向,一条公路贯穿始终,加之相近的水土环境和耕作习惯为他们有了联合发的可能。在定昌镇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撮合下,五个村抱团发展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

下曲峪以设施蔬菜、采摘、垂钓、食品加工与销售为主,上曲峪和杨沟又都种有大面积的沁州黄小米和核桃;和家沟和东岭头则以种植梅杏、养殖业为主。五个村的主导产业既有交叉又有区别,在产业融合发展上也具备联合条件,闫俊林等人着手开始筹划。

2013年,五个村分别在独立专业社基础上成立了全县第一家农村合作社联合社——和睦农民专业联合社,在辖内的500户1500口人4000亩耕地、10000亩荒山完成了经济上的联合。

2014年,在县委政府和上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联合社筹资200万元。对连接五个村的公路进行了拓宽改造,交通设施的改善使得合作更紧密,同时也加快了产品和消费流动速度。

郭伟平是东岭头村的支书也是养羊专业户,多年前就成立了平凡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本村发展养殖种植业,和睦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后,他的肉羊优质优价供应给了同是联合社内成员的水乡之家农家乐,销售问题得到解决。

东岭头村也在联合社的帮助下,通过众筹资金、技术和树苗,在山上种植了生态林3000亩,300亩经济林,沁州黄谷子种植面积也由原来的70亩,扩大到现在的220亩。

五个村整合土地,共集中新发展大棚150多座、旱地西红柿200多亩、尖椒近300亩、沁州黄1000多亩;围绕蛋鸡养殖、肉牛育肥、生猪饲养发展了养殖业;在沿沟荒山、荒岭则大力发展核桃、果杏、文冠果等经济林种植,初步形成了下曲峪的蔬菜、双孢菇,上曲峪的高粱,东岭头的梅杏、羊肉,杨沟村的沁州黄形成了"五种三养一加工"的联合社循环产业链。

在和睦农民专业联合社的统一协调下,各分合作社的产业发展势头更强,既保证了产品品质,又增强了市场竞争力,西红柿、尖椒、核桃、沁州黄不仅极为畅销,还逐渐有了自己的品牌。

"三路"让联合社有了腾飞的翅膀

2014年,联合社重修了下曲峪到县城3.2公里的"迎宾路",建起了农家乐饭庄12家、农家旅馆26家,建成垂钓池5座50亩、农事体验园2个、特色采摘园2座30亩。2015年1月——10月共接待旅客2万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600余万元。

"这样一来,下曲峪村就成了联合社的客厅和餐厅,迎来送往,吃喝玩乐;其他四个村就是厨房和车间,后勤补给;下曲峪到东岭头沿线的区域就成了一条集种养加、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产业带。"下曲峪村支书、和睦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闫俊林说。

迎宾路打开了将消费者引进来、让农产品走出去的市场之路后,2015年,联合社引来山西晋味美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落户下曲峪村,这是一家依托淘宝、天猫、微信等平台,经营山西土特产及民间工艺品的电子商务公司。这意味着,联合社面前又多了一条走向更广阔的全国市场的"网路"。

"随着联合的发展,不断吸引周围村镇的加入,原先持观望态度的15%的农户现在都积极踊跃申请加入。" 目前联合社共有合作农户650户,2000多人,覆盖了5个行政村总人口的95%。

经过两年的探索与实践,联合社成员无论在思想上还是产业发展上都有了质的飞跃。李大姐是杨沟人,虽然村里有种沁州黄小米跟核桃的,但是李大姐家里劳力不够,只能种些玉米,一年下来,仅够温饱。去年,李大姐加入了联合社,种了三亩沁州黄小米,社内成员帮着打理,跟社内其他成员捆绑种植与销售,年底收入比往年多收入七千块钱。

"联合社像一个红娘,打破了社内村与村之间的隔阂,实现了产业链的整合,同时可以抱团共同抵御市场风险。"下曲峪村支部书记闫俊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