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父离开我们已经近三十年了,但对他的怀念从未间断。很想写些纪念他的文字,但总因拙笔难就。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再次激起我对他的怀念。
叔父王维恒,1910年10月1日出生在沁县牛寺村,抗战爆发,叔父和村里二三十个青年凭着一腔热血投身抗日。叔父在战斗中英勇杀敌,表现突出,1938年8月被组织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叔父的信念更加坚定,组织上对他也十分信任,先后担任过沁县公安局游击队排长、连长,漳源县公安局公安队长,新绛县、高平县公安局副局长,太岳区第四分局科长,济源县公安局局长、县委委员等职。我小时候听村里的老人说,叔父在太岳区、济源区打得鬼子魂飞魄散,闻风丧胆。
叔父担任沁县公安队长时,有一次得知鬼子到村里杀害抗日游击队员,他马上带领队伍,把老弱妇孺送到山里隐蔽,带队员在村里挖了很多陷井,埋上地雷,声东击西将鬼子队伍引到包围圈各个击灭,日本鬼子气急败坏,悬赏十万大洋通缉他。日本鬼子抓不到叔父,就对叔父家人进行迫害。我的三叔(叔父的弟弟)去南里出家做了和尚,日寇让他说服哥哥投降,三叔誓死不答应,日本鬼子用刺刀将他捅死。我的父亲(叔父的哥哥)带着一家人到檀山逃难,也多次被日寇抓捕。自从叔父参加抗日斗争开始,家里就没有平静过,敌人三天两头来搜查。为了支持叔父抗日,我婶婶一个人带着儿女到了长子县大山里的一个小村庄田家沟,又要种地又要带孩子,还要随时躲避日寇的袭击,直到胜利后才回到老家。1943年,我爷爷去世,叔父的驻地离家只有二三里,但始终无法回家为父亲送终。日本鬼子的罪行更加激起了叔父对日寇的仇恨和抗日的决心,他英勇杀敌、奋不顾身。
1947年初,响应中央号召,老区干部南下接管新区,叔父告别了妻子儿女,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南下的征途。长江支队选调的南下干部组建了六个大队即六套地委班子,叔父被组织分配到第六大队,到福建后接管福安(现宁德市)地区,被任命为霞浦县公安局局长。参加了剿匪反霸,土改、镇反、三反、五反、肃反等运动,为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生政权,保卫劳动人民翻身解放的胜利果实作出了贡献。
叔父是一位长期在公安系统工作的老同志,他有一种高度的警惕性和敏锐性。在任霞浦县公安局长时,有一次去理发,从镜子中看到理发师一直在磨刀,手一直在发抖,神情很不自然,他立即终止理发。经查,理发师承认自己是国民党潜伏特务,并且家中有人在镇反运动中被镇压,他试图在给叔父刮胡子时将他杀害。后来叔父调任到福安地区专属公安处任处长,1956年调福建省公安厅武装民警管理处任处长,此后,叔父还曾从事工业、农业、水产、教育等方面管理工作。
1987年冬至过后,我和妻子到福州看望叔父。那时他的耳朵已经失聪了,我们之间的交流只能用笔和纸来进行,他和我聊家事、村里的事,但聊的最多的便是忠与孝。他心中对家有着一份愧疚,在他的父亲病重期间他从未在身边伺候过,送葬之时他都没有来得及回去看一眼,但是为了国家,他只能尽忠而无法尽孝。这些都是他心中的一块心病,他说他甚至已记不清他的妻子是壶关什么地方的人了,她死后连骨头都没有找到,对子女的读书与工作没有过多的关心过,对哥哥一家因他而颠沛流离,对弟弟因他被鬼子杀害,深感愧疚。我安慰他,家人都明白你是为了大家而舍弃小家,你忠于国家便是最好的尽孝。叔父一生是忠于党、忠于革命、忠于人民,他的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做到了习总书记在为"长江支队"队员题词中所说的"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今日,沁县南湖等长江支队南下纪念园的纪念碑上镌刻着他光辉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