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4版, 当前第2版 PDF
大山深处西沟村
南泉乡西沟村第一书记 杜云峰

去过西沟村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山上绿树葱茏,山间花香阵阵,气候宜人,空气清新。五个自然村一字排开,绵延十几华里。田间三三俩俩耕作的农民,山上若隐若现的牛羊……恍若置身世外桃源。

西沟村地处沁县西南,西邻沁源县法中乡,南俯屯留县张店镇,距沁县县城50公里。村里外来人口居多,大多来自河南、山东等地,民风淳朴,待人热情,相互交谈夹杂着浓重的外地口音。因地理偏僻,土地产出低,村里人收入来源主要靠种地和养殖。

第一次来西沟村正值南泉乡党委开展"寻访抗战老兵"活动,一行的乡党委张鹏副书记向我介绍了西沟村的支部书记张耀岗。他生长在一个红色家庭,是个地道的农村汉子,身材魁梧,衣着朴素,话语不多,言谈举止处处透露着一个农村干部的质朴与干练。村里人对他的评价是人品好,实在。张耀岗母亲刘贵梅是村里15名党员之一,前些年当过村干部。爷爷张进良是村里的老支书,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47年与村里的李碾明一同随刘邓部队南下,参加过淮海战役。因家庭等原因退役先后返乡,在村里分别担任村支书和村主任。这些当年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扛枪流血的汉子返乡后,依然坚持着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他们虽然去世已久,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但他们一心为民,辛勤工作,村里人没有忘记他们,至今不少人还对他们的过去津津乐道。

西沟村曾经有过不俗的业绩。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几代西沟人艰苦创业,不懈努力。他们开垦荒地,种植树木,使西沟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为了畅通出行,方便生活,只有二百余人口的西沟人通过最原始的方法,肩扛手提,翻山越岭,硬是开辟出通往外界的十余里可通行汽车的山路,完成了全村的通水通电,农民不再缺吃少穿。

来到西沟村,感悟颇深。改革开放30多年来,西沟有发展、有变化,但严酷的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还是迟滞了西沟的发展步伐。如今的西沟,虽然山清水秀,但是村里人思想保守,经济来源单一,年轻人几乎都外出生活或打工,2014年人均收入只有3800元,远远落后于其他村镇。

今天,我被派往西沟担任"第一书记",就成了西沟人,深感肩上的担子重,压力大。来到西沟这段时间,我经常想,我能给西沟做点什么?怎样才能帮助村民增收致富?我工作的突破口在哪里?思来想去,最终给自己制订了一个"三步走"计划;首先是尽快融入西沟,把自己当做西沟一分子,把村民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从感情上彼此接受和认同,取得当地干部群众的信任。其次,紧密依靠村党支部和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挖掘老一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提升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凝心聚力,干群一心,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第三,因地制宜制定西沟村发展规划和脱贫方案,科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在中草药、野生菌、土鸡、土猪、牛羊养殖加工等产业上寻找突破,建立灵活使用的经营管理机制,帮助群众建设电商销售平台,畅通信息渠道,逐步拓宽群众市场意识和观念,达到靠自己的骨头长肉的增收目标。

西沟很美丽,西沟人很淳朴。我相信,西沟村的光荣传统还在,西沟艰苦创业的灵魂还在,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携手努力,好日子就一定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