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4版, 当前第2版 PDF
陈少斐22年的坚守
本报记者 王 艳

庶纪村地处我县偏远山区,距县城百余里。全村有500多口人,属于南泉乡的大村,但村里的小学却只有18名学生和8位老师。陈少斐就是这8位老师中的一位,她已经在这里任教22年了。

庶纪小学的五六年级一共只有两个班,陈少斐是这两个班的班主任,并承担着数学和科学两个科目的教学任务。2013年、2014年,陈少斐所带的六年级在全县成绩测查中看好,陈少斐也获得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等殊荣。

9月1日是各中小学校开学的日子。8月31日一大早,陈少斐就坐公交车到县城新华书店给学生们取新书,间隙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陈少斐说,她从沁县师范毕业后,分配到沁县南泉乡庶纪小学任教,那年她21岁。如今,43岁的陈少斐已在庶纪小学扎下了根,她教书,丈夫在家务农。"在庶纪这么多年,有没有想过到外面的世界看看?""说没想过是假的,年轻的时候看见很多同事都调回了县城,自己也会沮丧和不甘心。可是20多年过去了,我从当初教一个班30多个学生,到现在教两个班一共4个学生,反而更让我有了一种责任感,所以我留了下来。"陈少斐说,由于好多家长进城务工,孩子也都跟着进城读书了,庶纪小学的孩子越来越少,老师们虽然有点失落,但更多的是心疼。留在学校的孩子,一般家里条件都不好,唯一能改变他们命运的就是知识。于是,陈少斐和同事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尽可能地帮助这些孩子。

学校里有一个叫杜丽霞的学生,爸爸因患风湿性关节炎丧失了劳动能力,妈妈带着妹妹改嫁了,年仅9岁的杜丽霞面临着辍学的窘境。陈少斐和同事听说这件事后,纷纷伸出援手,给杜丽霞申请了所有能够申请到的贫困助学金,帮助她走出困境。他们还给杜丽霞捐钱捐物,鼓励孩子好好学习。过年过节,陈少斐还会把她带到家里照顾,给予她母亲般的温暖。

陈少斐对学生的爱护,对庶纪小学的热爱,随着岁月的流逝与日俱增,她将年轻时的彷徨和没有进城的遗憾全部融进对学生的爱里。虽然她带的两个班只有4个学生,但她丝毫不敢懈怠,琢磨出了一套教学方法,很有效果:45分钟的课堂,她只讲15分钟,3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举一反三,从而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点。陈少斐说,她最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课堂上,陈少斐与学生常常讨论得热火朝天,忘记了下课的时间。

"以前走到校门口,就能听到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和奔跑打闹的欢笑声,现在却寂静无声。六个年级一共18个学生,而且以后学生会越来越少,这就是学校的现状。"陈少斐告诉记者,她现在最大的期盼,就是村里的孩子能够在本村上完小学。

"农村也有好老师,农村也可以有好教育,而且在村里的小学读书,能加深孩子对家乡的感情。孩子们对家乡有了深厚的感情,长大成才后才会回到家乡、建设家乡,家乡才会越来越美。"陈少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