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4版, 当前第3版 PDF
牺盟会 山西新军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牺盟会新军纪念馆正式开馆接待参观。这是一座抗战主题纪念馆,也是展现牺盟会和新军历史和贡献的专题纪念馆,这座纪念馆从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前夕筹建,筚路蓝缕,十年一剑,今天终于矗立在沁县大地之上,足以告慰70年前为民族解放抛洒热血的千万英灵。

牺盟会是"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的简称,新军指"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是我党领导的具有鲜明的统一战线特色的抗日力量,为中国共产党坚持华北抗战做出了独特的贡献。然而,年轻一代对于牺盟会和山西新军的历史了解十分有限,为此,本刊今日之《抗战名词》就介绍一下牺盟会和新军。

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

1935年,日本侵略者发动华北事变,民族危亡迫在眉睫。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在华北,党把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作为联合抗日的主要争取对象之一,并通过各种渠道、多种办法开展对阎锡山的争取工作。

阎锡山是个封建性很强的地方实力派,日本侵略者对华北的步步进逼,蒋介石的排斥异己,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不断高涨,打破了拥兵自重的阎锡山企图在抗日与和日、拥蒋与拒蒋、反共与联共"三个鸡蛋上跳舞"的平衡。他权衡利弊,最终接受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并邀请大革命时期即很著名的山西籍共产党员薄一波以抗日救亡活动家的身份,回山西"共策保晋大业",希望能借助共产党的进步措施,为自己扩充实力,以"自存自固",渡过难关。对此,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刘少奇立即指示由党刚刚营救出狱的薄一波和杨献珍、董天知、韩钧、周仲英,以及廖鲁言、牛荫冠、刘有光、谷景生等人,组成中共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薄一波任书记,专做争取阎锡山及其上层军政人员的统一战线工作。

中共山西工委于1936年10月到达山西后,根据北方局指示和山西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不搞"左"倾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利用"官办团体",戴阎锡山的"帽子",说"山西话",做党的抗日救亡工作的指导方针。此后,以薄一波为代表的一大批共产党员以山西新派的面目出现在山西和华北的抗日舞台上。

中共山西工委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接办和改组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牺盟会原来是由阎锡山身边的一些中共地下党员、进步青年倡议,于1936年9月"九一八"五周年纪念日宣告成立的。但由于国民党的责难和山西顽固势力的反对,很快陷于停顿。经阎锡山同意,中共山西工委首先成立了新的牺盟会领导机构,新领导成员中7名常委中有6人为中共秘密党员;各委员会及各中心区的负责人、各县牺盟会特派员的绝大多数也是中共秘密党员。改组后的牺盟会,虽然会长仍为阎锡山,但实际主持工作的是薄一波。这样,以山西官办团体身份登上抗日舞台的牺盟会,成为了共产党实际领导的、与阎锡山合作的抗日救亡组织,也逐步成为山西各种抗日救亡团体总的指导机关。

改组后的牺盟会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发动民众的工作。1936年12月至1937年3月,牺盟会招募了1080名进步青年学生和爱国青年,以"临时村政协助员"的名义,分两批派往全省各县,名义上是协助村长办理村政,实际上是进行抗日救亡的宣传鼓动工作。"村政协助员"采取10人团的方式,在短短3个月内发展了牺盟会员30万人。到1939年夏,包括以牺盟会名义组织起来的工救会会员、农救会会员、青救会会员和妇救会会员在内,牺盟会会员达到300万人左右,为党在山西开展抗日斗争奠定了雄厚的群众基础。

阎锡山决定借用共产党的方法为自己扩充实力后,又把培养抗日军政干部的任务交给了牺盟会。运用这个合法身份,牺盟会从新发展的会员中挑选两万名优秀青年,作为国民兵军官教导团的学员,组成10个团进行政治、军事训练;还兴办了军政训练班、民训干部团等13个训练机构,吸引了全国许多地区的抗日进步青年来到太原,参加学习和训练。训练班的学员既学习抗日理论,又进行严格的军事、政治和民运工作训练,许多骨干学员是中共秘密党员。他们被派到各地后,不但广泛进行抗日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还利用公开身份做掩护,承担了发展党的秘密组织的任务,从而为山西的抗日救亡运动培养了大批干部,也为后来建立山西新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1939年底,牺盟会停止工作,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

中共山西工委做的第二件大事是创办了一支完全有别于阎锡山旧军队的山西新军。

七七事变后,日军侵占北平、天津,很快又侵入山西。阎锡山的晋绥军和前来增援的中央军一触即溃,使阎锡山对旧军大失所望。在这样的背景下,经请示北方局后,薄一波向阎锡山提出组建一支新军的建议,并很快得到同意。1937年8月1日,由国民兵军官教导团、军政训练班、民训干部团中的300名骨干学员组建的"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即新军正式宣告成立,薄一波任政委。随后一个月时间里,决死队很快发展为4个总队(团)。到1938年初,决死队由4个总队扩充为4个纵队(旅),各纵队政治委员分别由共产党员薄一波、张文昂、戎子和、雷任民担任。

新军是在坚持统一战线和抗日、反顽斗争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新军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必不可免。决死队成立之初,薄一波就拟订了《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政治委员制度条例》,并得到阎锡山批准。条例规定政治委员是部队的最高首长,对部队拥有最高指挥权。同时,从旅团到营连的政治委员、政治干部几乎全部由中共山西工委成员或中共秘密党员担任。所以,新军虽名义上属于国民党第二战区编制,一些旅团中的军事干部也是旧军官,但领导权却在共产党的实际掌握中,成为在华北战场上和八路军并肩战斗的一支抗日武装。

由于全国性抗战开始后,党在山西的大量工作,从而为八路军总部和三个主力师得以顺利进入山西,很快配置和展开于山西各战略要地,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至1937年底,山西全省7个行政区中有5个完全由共产党掌握;全省105个县中有70个县的县长由牺盟会员或新军干部担任。新军在这一时期也得到迅猛发展,至1939年夏,已有4个决死纵队、1个工卫旅、1个暂编师、3个政治保卫旅,共辖50个团,主力部队约7万人,实际兵力和武器装备都超过了阎锡山的旧晋绥军,加上地方武装,达到近10万人。

八年抗战中,新军配合八路军和其他友军,在三晋大地上粉碎了日伪军一次次"清剿"、"围攻"。据不完全统计,新军在八年抗敌中,对日军作战7000余次,毙伤日伪军5万多人,战绩辉煌。

牺盟会和新军积极为持久抗战动员兵源,提供武器、装备、粮草。八路军主力进入山西后,很快从1937年8月改编时的4万余人发展到1938年10月的15.6万人,其中相当大一部分兵员是在山西补充的。同时,牺盟会和新军为我党我军培育了大批军政干部。

1938年下半年后,阎锡山逐渐意识到牺盟会和新军已成了他控制不了的独立力量,于是转支持为压制、打击。在党中央和北方局的领导下,中共山西工委对此一直保持清醒的认识,并预作防范。因此,当阎锡山1939年发动"十二月事变"时,新军在八路军支持下顽强反击,粉碎了旧军的进攻。

"十二月事变"后,新军各部队经过政治大整军,分别加入八路军一二九师、一二0师和一一五师战斗序列。为了有利于继续把阎锡山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营垒之中,新军的番号仍然保留,直至抗日战争胜利。

抗日战争时期,以薄一波为代表的共产党人通过牺盟会和山西新军的组织形式,与阎锡山成功地建立了特殊形式的上层统一战线,为中国共产党坚持华北抗战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当年即受到毛泽东、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和赞扬。1943年11月,毛泽东在延安听取薄一波的工作汇报后说:"你们以少数人团结了多数人,取得了胜利,这是我们党统一战线政策的一个成功的例证。" (据新华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