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4版, 当前第2版 PDF
好医生高晋奇二三事
王效堂

在沁县人民医院,有位普普通通的医生叫高晋奇。他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但随着他离开工作岗位,人们经常会想到他,他行医的故事也被广泛传颂着。日前,笔者在医院看病时,就听到几则关于他的故事,每一件事情都那样真实感人。

与病人沟通

患者和医生之间产生一些误会在所难免,但处理医患关系可是一门不小的学问,高晋奇大夫就善于在这方面动脑筋。在内科当主任时,医护人员因个别患者提出苛刻的要求而为难的事情也偶有发生,高主任总是笑笑说"我试试"。

有一位住院的老红军,脾气暴躁,稍不顺心就雷霆大怒,有时还用他拐棍打护士。大家都觉得老红军是革命功臣,发些脾气也能理解,体谅。一次,新来护士为他输液,一针没有扎准,老红军又发火了,吓得护士跑出病房。这时,高晋奇医生来到老红军床边:"老革命在战场上负了多少次伤?"老红军立即卷起裤腿,脱了上衣,展示自己的伤疤。高医生又问他:"当时一定很疼吧?"他说;"差点要了命。"高晋奇接着问:"当时军队常补充新兵吧?"他回答:"当然!""新兵枪法准吗?""不行,十发就有九发打不准,都得有个训练的过程。"高医生趁热打铁:"老革命,咱们医院也一样,需要不断补充新人,虽然要求他们技术上精益求精,但有些新护士胆怯,给你输液一针扎不准,实在对不起您,老人家让您受疼了。"高医生的一席话,说的老红军连连点头,并忙说:"当年负了那么多次伤都挺住了,再多扎一针也不算什么。"

就这样,当护士再给输液时,老红军主动伸出胳膊,并亲切地对护士说:"丫头,来,大胆些扎吧,一针扎不准,五针六针都可以!"

为病人负责

现在有些医院的医生不担责任,把多种可能出现的风险,全让病人家属签字承担。高晋奇医生却不这样,他觉得分析过头,会给病人及家属带来精神上的压力和负担,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襄垣有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患有严重的肝炎,腹胀如鼓,面色铁青,不吃不喝,生命垂危,当地医生已下病危通知,病人的家属不甘心带他到处求医。高晋奇给他诊断后,满有把握地留患者住院进行治疗,患者和家属信心倍增,积极配合治疗,最终病人奇迹般的恢复了健康。牛寺乡有个叫贾守珍的老人,十几年前被省级医院诊断为肝癌晚期,让他回家准备后事,老贾的儿女们不忍心,从太原回来就请高晋奇出诊,高医生不怕担风险,认真诊断治疗,结果几副中药使其起死回生,如今已八十多岁的贾老汉还能下地干活呢。

别人不愿接的危重病人,别人怕离不了手的病情,高晋奇都敢接。他一眼看准,认为通过努力能救治的他当仁不让,不推不诿。他说,医生职责就是救死扶伤,不能把有求于你的病人直接推出门。全国闹非典期间,一邻居发烧,高晋奇上门治疗,因违反特殊时期发热病人隔离的规定而受到处分。高晋奇常说,"当医生就要为病人负责,有时也难免要担点风险。"

替病人着想

高晋奇在给患者看病过程中,坚持能吃药的绝不输液,能服普通药的绝不开贵药,以治好病为目的,为百姓着想,少花钱也治病,有时介绍个小配方,都有效果。另一方面他不怕麻烦,就是个临时门诊病也非得弄清原因,准确的对症下药,并要求病人根据病情改变生活习惯,减轻思想负担,病情就大大减轻,效果明显。所以,求他治病的人很多。他在门诊一年有记录的,就有一万多人。

武乡县城有个中年妇女,因长期失眠四处求医不见效果,慕名找高晋奇。高医生仔细诊断后,发现她的问题不在肌体,而在情志,是思想问题。通过拉家常得知,丈夫升职后,经常很晚才回家,她怀疑丈夫有了外遇,时间一长造成了失眠。找到了病根,高晋奇要求再次就诊时把丈夫叫来。高大夫和她丈夫了解了情况,在医办开起了交心会,原来丈夫自从提拔以后,肩上担子重了,每天早出晚归加班加点,妻子受到了冷落。两人掏心窝的交流,一下把妻子多年心头郁结的怨气都消除了,病情顿时减轻了许多。高医生又开了两副汤药进行调理,不日便接到反馈电话,病好了。夫妇连连称赞高大夫是"活神医"。

高晋奇性格温和,平易近人,不论患者身份如何,一视同仁。他从医数十年,先后担任县医院内科、门诊科主任,心中时刻装着病人,对工作兢兢业业,没有丝毫懈怠。即使在妻子病瘫的十多年里,一边照顾妻子,一边坚持上班,直到自己也身患重病才离开心爱的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