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4版, 当前第3版 PDF
光荣土地 英雄人民
——抗战时期的沁县
王克章

"七七事变"后,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肆意践踏我家园,凶恶又疯狂,烧杀抢劫,无恶不作,罪恶滔天。国难当头,大敌当前,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决死队、牺盟会进驻沁县,开辟敌后游击战场,创建抗日根据地。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华山脚下,漳河两岸,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参军参战,轰轰烈烈,如火如荼。晋东南十七县纷纷来沁县开会取经,报载"沁县是晋东南抗战模范县",人称"上党小延安"。晋东南抗日策源地在沁县,上党抗日红旗在沁县。

虎狼日寇 罪恶滔天

太原失守,三晋沦陷,沁县陷入恐怖与黑暗深渊。日寇公然命令:"凡是敌人域中的人不问男女老幼,应全部杀死。所有房屋,应一律烧毁,所有粮,其不能搬运的,亦应一律烧毁,锅碗要一律打碎,并要一律埋或下毒。"有其令,必有其行。噬血成性的日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抢掠奸淫,无恶不作,坏事干尽,恶事做绝。炸毁县城和故县镇,血洗南王、红坡和娘娘沟,屠城南仁、善岔岭和侯家庄,夷平新柱、乌苏和郭家庄,制造了十几起骇人听闻惨案。劫后残垣断壁横尸体,十室九空断炊烟。

日寇"扫荡"如洪水猛兽,所到之处,杀光,烧光,抢光,鸡犬不留。

一天,日寇偷袭新柱,村民惊恐外逃,刚刚到村边桥上,被日军堵住,一阵机枪扫射,随着惨叫声纷纷倒在血泊中,血肉横飞,血流成河。

日军窜到红坡,把村民驱赶到打谷场,不分青红皂白,逐一拉出来作为活靶子练习刺杀,戳得千疮百孔,肢残肉烂,面目全非。

南王王婉婉被日军抓住头发,卡住脖子,扭麻花似的活活扭死。

南仁三位孕妇,日军用刺刀剖腹,把婴儿血淋淋挑出,抛在空中取乐。五六个小儿童,日军抓住小腿抡起来,活活摔死,溅得遍地是脑浆和鲜血。

侯家庄韩海旦穿件红背心,认定是八路军,令他张开口,子弹穿口腔致死。

新柱裴德旺五六户全家遭难,乌苏王仰曾四五户被杀绝。

百户人家的郭家庄,一次就屠杀三十多人,致残四人。

县志披露:新柱一次杀害四五十人,南仁四十八人,善岔口五十人,侯家庄八十四人,抓去六十一人。抗战八年,全县被屠杀五千九百余人,致残五千六百多名。血色历史,血腥罪行。

日寇血洗村庄后,临龟缩巢穴时,还要纵火焚烧民房。老乡们辛辛苦苦修建的院落,祖祖辈辈居住的老屋,甚至还有留守的老弱病残,统统葬身火海,付之一炬。县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的商店民房,烧得残垣断壁,瓦砾一片。南王烧毁房屋二百八十余间,窑洞十三孔,新柱三百余间,南仁四百余间;乌苏宋代建筑大明寺,大清知县王省三臧书楼"巨槐堂",小东岭关帝庙(东路军高级将领会址),县城明朝建筑关帝庙(县政府大院),许许多多古建筑无一幸免。民房寺庙宝贵,有价;文物典籍珍奇,无价,因为它是文化艺术和民族情结的载体,毁之则永远消失,罪莫大焉。

日寇是货真价实的强盗,又凶恶,又贪婪,见财心动,见钱眼红,物无贵贱,见啥抢啥。扫荡总是"满载而归",腰缠金银财宝,车拉米面油盐,荷枪挑着几只鸡,扬鞭赶着牛和羊。一群饿虎,可耻兵痞。

其实,日本蕞尔岛国,资源匮乏,无力支撑战争耗费,黔驴技穷,便转嫁到被侵占国人民头上,肆无忌惮掠夺与抢劫。

日寇还有更阴险且毒辣一手,杀人不见血,吃人不吐骨头,那就是奴化伎俩。一方面如上所述,毁我古迹,焚我典籍,断我血脉绝我根,另一方面,加紧文化侵略,精神麻醉。以封官许愿,金钱利诱,收买一小撮汉奸,豢养一群走狗,为其效劳卖命,如牛晖汗之流,为虎作伥,欺压人民,民族败类,遗臭万年。

日寇更有最可耻、最下流、无耻至极的"慰安妇"丑闻。日军有条不可告人的潜规则:"越是激烈地侵犯被占领地的妇女,证明该官兵生性勇猛,都是最优秀的战斗骨干。"我文明国人,特别崇尚贞洁的女同胞,对此难以启齿,耻于言谈。不说,不写,不等于无此事,更不是默认,而是"于无声处听惊雷"。其实女同胞被侮辱、被伤害的事,是抗战史上最沉重、最惨痛一笔。

华山脚下漳河水,中间多少苦难泪。双手沾满鲜血的屠夫日寇,血债累累,罪恶滔天,十恶不赦。无数同胞遭受非人残害,尸横遍野,冤魂不散。此侮此辱,此仇此恨,有血性的国人能忍受了吗?

抗战中心 上党延安

"七七事变"神州遭劫。国难当头,大敌当前,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入晋抗日,挺进太行山开展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

沁县为上党北大门,东依巍巍太行山,西据峨峨太岳山,北控晋阳,南襟潞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漳河滩,米粮川,物阜民丰,誉为上党粮仓;民勤且俭,守土爱乡 。天时、地利、人和,这里为建立抗日根据地理想之处。

按照党中央战略部署,彭真、安子文领导的北方局(后改为太行太岳特委)进驻小河,后移驻乌苏、松交。朱德率领八路军总部进驻小东岭,后移驻南底水。薄一波带领决死队、牺盟会进驻县城,后移驻开村南沟。晋东南各界抗日救亡组织中心,诸如工救会、农救会、妇救会、青救会、文救会等等,纷纷落户大沟和圪土达。晋东南各种抗日救亡会议和培训班,都在沁县召开与举办。与会者,取经者,熙熙攘攘,络绎不绝。

八路军、决死队和牺盟会经常派出大批工作队下乡到各村,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队员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办夜校,扫盲识字,唱歌排节目;成立救国会,建立自卫队,训练刺杀与射击。村村庄庄抗日救亡运动搞得轰轰烈烈。

抗战初期,影响山西抗战大局的几桩大事,就发生在沁县,光耀史册。

先讲"小东岭东路军高级将领会议"。为了粉碎日寇晋东南九路围攻,为了团结友军统一作战方针,一九三八年三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八日,在我县小东岭召开了由共产党领导的、朱德总司令主持的八路军、中央军、晋绥军和决死队参加的高级将领会议。我方有朱德、彭德怀、左权、刘伯承、薄一波、张浩、徐东海和李达等,友军有曾万钟、李家钰、朱怀冰、赵寿山、武士敏,南京太原派员列席,与会者三十余位,济济一堂,共商抗敌御侮良策。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左权参谋长做了长篇报告,分析抗战形势,阐述在敌后开展游击战和运动战,交流思想工作经验,鼓励友军将领为抗日多做贡献。会议结束时,朱总司令邀请友军将领观看一场伏击战。这是八路军一二九师徐向前指挥的杰作。邯长线上的响堂铺,于黎城和涉县之间,山高林密,地势险要。三月三十一日,友军将领挂着望远镜在高处远眺。当日军进入伏击圈后,八路军步枪、机枪和迫击炮一起开火,仅用两小时歼敌四百余人,击毁汽车一百八十辆,缴获枪支弹药无计其数。整个战斗打得干净利落,友军将领由衷敬佩,领略了八路军的游击战术。此后,刘伯承指挥,在武乡长乐村漳河滩打了一场围歼战,歼敌二千二百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嚣张日寇重创败北,落荒而逃。

小东岭东路军高级将领会议的意义,粉碎了日寇九路围攻晋东南黄粱美梦,稳定了晋东南抗战情绪,坚定了敌后抗战的信心,在抗日史上留下光辉一页。

再说"西林整军"。决死队是山西抗日特殊形势下,我党与阎锡山建立的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建立的抗日武装。按照党中央指示,薄一波于一九三七年秋末,以山西三专署专员身份,率部进驻我县,先驻县城,后转移开村南沟。为了提高决死队政治和军事素质,总部于一九三八年夏,在西林举办了两期"西林培训班",即"西林整军"。学员来自营、连和排的指导员,还有其它方面的干部。每期三个月,学员三四百人。主讲朱德、彭德怀和左权,他们每天从南底水骑马赶来,天黑返回。课堂就在村边树林里,十分简陋。经过这次训练,部队战斗力大大提高,为以后战斗胜利打下坚实基础。决死队参加了两次粉碎日寇九路围攻晋东南,同蒲县上的破击战,临汾车站以及沁源王陶等战斗,为太行、太岳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再谈牺盟会。牺盟会创建的背景与决死队相似,它是官办的民众抗日团体,由共产党领导。牺盟会在沁县活动较早,后随决死队进驻开村南沟,改称"牺盟会上党中心区",为抗日救亡积极开展工作,特别是宣传方面,出版《每日通讯》、《上党战役》,兴办"民族革命中学",在圪垯村成立晋东南各界救国总会,在郭村开办"上党银号",为太行、太岳根据地发展壮大起到积极作用。

总之,抗战初期,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决死队、牺盟会进驻沁县,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搞得热火朝天,沁县成了"晋东南民众运动的中心枢纽",或日晋东南抗战活动策源地。

同仇敌忾 浴血奋战

抗战时期,八路军、决死队和牺盟会经常选派工作队下到农村,发动群众积极参加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儿童站岗放哨,妇女纺纱做军鞋,青壮年参军参战,村干部征粮筹款。减租减息,改造旧政权;防特反奸,传送密件;破路割电线,袭击敌据点;救护伤员,护送干部过封锁线。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抗日救亡运动,如火如荼,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英雄人物。

机智勇敢联络员

日寇沿白晋线和沁武线,修筑了密密麻麻碉堡和哨所,妄图切断我太行、太岳根据地的联系。党便发动群众,通风报信,秘密传递情报,涌现出一批不失时、不失密的杰出联络员。

马步庄闫旦,不怕苦,不怕累,冒寒暑,顶风雨,不分白天黑夜,传送情报,护送干部和军用物资过封锁线,誉为"割不断的红线",受到上级嘉奖。

开村儿童张磨生,年十二,聪明伶俐,敌工站领导让他当了地下秘密交通员,传送开村和县城的信息。每当任务在身外出时,便背破筐,拿拾粪铲,把信件裹在粪便里,化装成拾粪孩,衣服破破烂烂,蓬头垢面,邋里邋遢。从村外玉皇庙石板缝取出信件,躲过城门日军盘查,送到城里烧饼铺墙缝里,再把里边的情报带回。机智勇敢,可爱的小英雄。

小王庄年轻媳妇刘改翠,帮助丈夫往姚家岭送情报。信件缝在夹袄里或裤裆中,穿上婆婆土布挂襟破衣服,土里土气的。见人佯装钻进厕所,或下地拔野菜,随机应变,出色完成任务。

许许多多这样的战士,不声不响,战斗在看不见的战场上。

神出鬼没游击队

抗战时期,沁县游击队很多,也非常活跃。高峻老爷山,弯曲漳河滩,到处都有我们的游击队员。破路割电线,夜袭敌据点,保护老百姓,防特捉汉奸。

太行杀敌英雄霍凤梧,领导一支游击队活跃在沁武交界一带。段柳据点日伪军人经常四出抢劫,百姓不得安宁。霍凤梧就想教训教训他们。带领队员夜袭敌哨所,里应外合,端掉一个班。不久,趁白家演戏,乔装打扮,一举擒拿十几个敌伪人员。

仁胜魏根银,到县城北关散发传单,发现一处圈着敌人抢来的一群羊,设计智取。夜深人静,卡死打瞌睡的看羊人,连夜把羊群赶回村。

东陈庄张国瑛,带领几个民兵,扛着十几捆柴禾,摸黑赶到新店,烧毁附近一座桥梁。又有一次,带领几个妇女去割电线,从新店一直割到小河,连夜把割下的二百多斤电线,送到东林村。

山曲李海兰,反扫荡有新招,把地雷和手榴弹串起来,埋在路上,或挂在门扇上,敌人踩响一枚,引爆一串,炸死一群。

正如《游击队之歌》唱到:游击队"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在那高山上,树林里,"到处都有我们的好兄弟"。

出粮出人出经验

抗战初期,八路军、决死队和牺盟军进驻沁县,军政人员云集于此,后勤供应凸显出来,于是开展了屯粮运动。而我县物阜民丰、勤俭过日,家家户户都有存量,大户殷实人家更是"大屯圪堆小屯满"。据统计,一九三八年后半年,全县屯粮四万石以上,一连三年,约屯十万石以上,人均一百五十多斤。像温泉周某,一次拿出五百石,韩庄闫某四百石,山曲田某四百石,拿出百石以上的还有若干户。征集的粮食不仅及时供应驻军和机关所需,还外调支援其它根据地。对八路军总部和南仁后方医院,特供沁州黄小米,给伤病员送去鸡羊和白面。

沁县是太行根据地的中心区,群众搞得好,老百姓思想觉悟普遍提高,当兵打日本成了人们自觉行动。一人参军,全家光荣;一人立功,全村唱戏。新兵入伍,骑大马,戴红花,前面八音会开道,后面父老乡亲欢送。锣鼓喧天,唢呐声声。妻送郎,父送子,随处可见。兄弟相争当兵,父子并肩入伍,场面动人。乔家湾闫林旺父子三人参军,一门忠烈,传为佳话。抗战八年,沁县征兵二十三批次,八万七千七百六十六人,好称"五千干部一万兵"。

抗战期间,八路军和决死队举办过多期训练班,培养数以千计干部,输送到各地开展工作。后转战大江南北,参加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如今全国各地仍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或留下他们的足迹。

艰难困苦的八年抗战,沁县不仅出粮多,出兵多,出经验也多。薄一波创造的"戴山西帽子,做我们的工作",巩固与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山西创造出抗战新局面,做出重大贡献。按照安子文指示精神,沁县搞的维持与反维持的"两面政权",保护了群众,服务了我们,起了积极作用。

粮食诚可贵,兵员价更高,经验凭实践,民心无价宝。

抗战八年,烽火漳河滩。沁县既是遭受日寇蹂躏与损害的重灾区,也是对抗战胜利做出重大贡献的模范县,彪炳史册,光耀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