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酷似元宝的色彩各异的小小菱角编织成串,配上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绳结……这串名为"鬼见愁"的吉祥挂饰就做好了。在这件挂饰的作者——沁县漳源镇大学生村官韩艳的脑海里,菱角不只能拿来吃,还可以拿来当吊饰。菱角壳虽然乍看每个都很像,仔细观察却各个有些许的差异,因此使用菱角壳制成的中国结吊饰,每一个成品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
在今年的沁县端午民俗文化节上,民俗馆门前的大学生创业作品展示台格外引人注目,韩艳在这里向游人展示她自己的作品"鬼见愁",这个平常看起来其丑无比的玩意儿在她的手中,个个变成了精美的艺术品。在韩艳自己的DIY下,这些菱角壳被上了色,打磨一新,再绑上中国绳结,就是一个充满纪念意义和展现个人创意的特色吊饰。在韩艳眼里,这些菱角不再是被人随意丢弃的无用之物,它成了韩艳的兴趣所在,也成了她致力于民俗工艺发展的关键所在。"我希望通过创业来继承、发展民族文化。"韩艳告诉记者。
其实,韩艳在创业之初还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她希望借此能对她所在村漳河的旅游经济有所推动。2013年韩艳从口头村村主任助理调任漳河村担任党支部书记,从进村的入户走访到发展规划的详细制订,韩艳始终觉得,漳河村作为漳河之源,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区风貌,又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一直以来这个村就以振兴旅游为发展目标,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漳河旅游区已小有名气,但来此旅游的游客走的时候都带不走一件当地的旅游纪念品。而当韩艳看到漳河河道两旁无人问津的的野生植物——一个被当地人称作"鬼见愁"的东西遍地丢弃的时候,一个大胆的想法便在心头悄悄萌生了,这么多的小东西,能不能把它变废为宝呢?
说干就干,但创业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鬼见愁"外形像个牛头,面目狰狞,有辟邪保平安之意。两头的尖角坚硬无比,所以在过去人们常常会把它佩戴在身,用于防身。"佩戴",韩艳就着这点就想到可以把它做成佩饰,一方面能够消除漳河没有旅游纪念品的遗憾,另一方面能够让村里闲散劳动力有事可干有利可赚。经过一年的尝试,韩艳终于成功地做出了自己的第一个作品,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其实,从菱角的打捞、清洗、抛光、染色、编织、到成品每道程序,韩艳都历尽艰辛。其中光染色这道工序,就耗费了她四个多月的时间,尝试过油漆、颜料等各种办法,但是就是怎么都上不了色,但是韩艳不断地尝试、不断地请教,终于攻克了这一难题。上色问题解决了,但是色彩还是存在不均匀和时间久了就掉色的问题,韩艳就在网上加了染色的群,在群里向各位网友虚心求教,最终在网友们的帮助下也把这个问题搞定了。现在的韩艳,已经能够游刃有余地很快做出一个漂亮的"鬼见愁"吊饰了。
"我喜欢自己动手做的感觉,希望可以一直做下去。"韩艳告诉记者,她的创业还在初步阶段,下一步她打算吸收村里的闲散劳动力共同发展,同时还要注册网店打开产品销路,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她还希望今后自己能够有一个独立的店面生产、销售、宣传自己的产品,也能像这小小菱角一样,来一次华丽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