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门户、潞泽咽喉,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沁县的重要地位,而恰因如此,也给位于县城南端的新店公路超限站的工作人员带来非比寻常的压力。
208国道上为数不多的超限检测站之一,全市车流量最大的超限检测站。这给这个仅有41人工作队伍却要一天24小时在岗的小站提出了最严峻的考验。
这里通往长治的"北大门",这里延伸着经济发展的"黄金运输线",一头连接着长治境内的矿产资源,一头通向急需矿产的发展之地。尽管平均每天4500辆的运输车经此通过,而这几年的超限率居然为"零"!奇迹的发生,形象的改观,源自新店超限站超常的"铁腕利剑"治超效力。
筑牢防护屏障
烟尘滚滚。一辆接一辆呼啸而过留下黑面儿一身的运输车急匆匆奔跑在208国道公路上,超限、超载、超速;抛撒、噪音、扬尘……越规的运输行为不仅严重影响到沿线居民的正常生活,危及百姓的出行安全,而且使得发展中的生态水城难堪重负。
这是几年前的常见场景。现在,烟尘不再,坦途一片。
一系列整治方案的出台,一项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各部门协同配合、各司其职、立体推进,不仅强力遏制了运输车辆非法损坏公路的势头,而且严密谋求全线运输秩序的持久性、常态化管理。市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分管部门的具体落实,不但每时每刻知悉整治工作运行状况,而且第一时间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治超工作的由"恶"变"好"绝非一朝一夕,而是在长期坚持下,在各方联动下,把握实情、谋动在先,打好这场耗时伤神的大恶仗。
由此,一道严密、坚实的防护屏障,就这样在治超工作中逐渐形成……
规范考核制度
"零超限"是上下联动,全员合力,形成持久性治超高压态势的结果。当然,优秀的答卷包含的,还有不畏艰难的岗位付出,还有无私护路的职业忠诚。
治超站明确规定执法人员在治超工作的"五不准"和"十条禁令"。"五不准"即没有执法资格的人员,不准上路执法;上路执法人员,不准不开收费票据和乱收费、乱罚款;车辆没有称重检测的,不准认定超限超载;车辆没有卸载消除违章行为的,不准放行;同一违章行为已被处理的,不准重复处罚。"十条禁令"即严禁刁难、辱骂、殴打驾驶人员;严禁在治超工作时间饮酒;严禁伙同社会闲散人员通过收费带车放车或以其他约定形式擅自放行超限超载车辆;严禁接受与治超执法有关的吃请或馈赠;严禁对同一超限超载违章行为进行重复罚款;严禁利用职权参与或让其亲属、朋友参与对超限超载车辆实施卸载的经济活动;严禁对超限超载车辆不卸载而只实施罚款和收取赔(补)偿费的行政处罚;严禁将超限超载车辆长时间扣留而不处理;严禁将罚款和收取的公路(补)偿费纳入小金库或者中饱私囊;严禁违法扣留运输车辆、车辆行驶证、道路运输证。
所有治超人员实行绩效考核,一改往日"大锅饭"的奖励机制,每月考核最佳的奖励200元,全勤奖励150元,并严格执行站里制定的《违规违纪处分规定》、《值班站长职责》等系列规章制度。"慈不带兵",超限站站长乔龙华对所有工作人员严格要求,据实奖惩,防止责任流失及行政不作为、管理不到位等情况的发生,保证了规范运输带来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整治成效显著
一次次的专项整治,一条条的得力措施,一件件的扎实推进,全县的治超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
为进一步规范运输市场秩序,严厉打击无牌无照、证照不全、使用假证的货运车辆,沁县运管所出台了货运车辆审核和黑名单制度。对证照不全和非法改装车辆不予年审,加大处罚力度,行业管理与治理超限超载得到了有机结合,车头、人头、源头得到了有效的治理,长效机制基本形成。通过对货运源头企业的严格监管和对非法超限超载行为的严厉处罚,超载现象得到有效遏制。2006年批复站点之前,沁县的超限超载率为10-15%,实施源头治超后,超限超载率不断下降,2012年降至0.007%,2014年降至0.002%,今年至今超限率为0,治超成果显著提升。55吨以上的超限超载车辆彻底消除,全县几年来没有发生一起严重超限超载行为,没有一起因超限超载引发重特大交通事故,交通事故明显减少,全县交通安全形势明显好转,交通环境明显改善。与此同时,全县道路堵车现象基本消除,公路桥梁得到有效保护,通行率明显提升,运力结构得到明显优化。
守法运输、规范运输不仅成了运输单位的共识,而且成了通行车辆驾驶员的自觉行动。坦途漫漫,绿树林立,我们期待的还能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