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版»本期共4版, 当前第1版 PDF
景村:"两条腿" 趟开致富路

对于38岁的郝爱红来说,眼下的生活是最惬意的:自家有占地一亩七的蔬菜大棚,种着西红柿、黄瓜、辣椒、茄子。虽说大棚里边一年下来没几天得闲,但爱红心里是乐呵呵的。简单算算账,一年的收入下来也能留个一万多呢。爱红说这在前几年真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和郝爱红一样,在漳源镇景村大多数农民的心里,这两年景村人的生活悄然改变了很多。"有了大棚,冬天农民也有了干头;再加上规模养殖业的发展,每家每户都能种点儿养点儿,这好日子还在后头呢。"漳源镇党委书记、镇长曹二伟告诉记者,过去农闲时人们都爱聚在一起喝酒打麻将,这两年这种现象越来越少了,人们不是在种菜,就是在养殖。"对农民来说,越忙才越有奔头。"曹二伟说。

景村位于县城北7公里处,全村79户248口人,全村耕地349亩,林地800亩,2014年人均纯收入3012元,农民们现在的支柱产业有两大块,一是种植,二是养殖。景村党支部书记王沁临告诉记者,过去几十年当地农民主要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农民种地收入只能维持温饱。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整村脱贫步伐的加快,景村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产业结构调整是第一步,结合交通便利、生态优美等特点,大力发展蔬菜大棚,推广特色农业。说白了就是让农民们都动起来,向土地要效益。"从2010年开始,全村陆续兴建占地面积50亩的春秋大棚14个,并于2012年6月,由大学生村官、支部书记领头创办合作社,以"村官+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免费为农户提供蔬菜种植技术服务和市场信息,使种植户实现了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技术共享和市场共享,解除了种植大棚蔬菜的后顾之忧。下一步,景村计划再划出十亩土地发展10个暖棚,与原有的50亩春秋大棚形成景村的拳头产业,实现增产增效,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景村除了在种植上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的文章,养殖园区也已雏形初现,基地占地面积50多亩,现已投资100多万元,基础设施现已基本完工,其中有羊舍2个,每个占地面积300多平米,每个可容纳300多只羊。有办公室98平米,精饲料库100多平米,两个青储窖。基地将以公司+农户的模式运行,由基地繁育种羊,将羊羔低价卖给农户,由农户喂养后在有基地按市场价回收。以种植带养殖,以养殖促种植,已经实现了整村脱贫的景村下一个目标是尽快步入小康。"种植和养殖两条腿走路,让产业发展越来越有后劲,农民收入一年比一年高,这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景村支书王沁临说。

产业有发展,环境有改善,几年的快速发展不但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了,村里的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全村自来水、电视、电话入户率达95%以上,户户通水泥路,村道得到硬化,渠道得到修整,垃圾有专人定时清运,全村旧貌换新颜。

7月16日,记者在景村采访的时候,正是大棚里西红柿采摘的时候。道路两旁停着等待拉货的三轮车,一筐筐西红柿等待装车。村道两边干净整洁,很少看到乱堆乱放、遍地垃圾的现象。"生活条件好了,农民对环境卫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副镇长李宁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漳源镇在全镇各村开展了一场以整治环境卫生为主题的建设美丽乡村行动。从道路硬化、街道亮化、美化和绿化着手,动员全镇各村所有人齐上阵,过去脏乱差的村容村貌一下子得到了改观。现在的景村不仅更富了,而且也更美了!

王慧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