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版»本期共4版, 当前第1版 PDF
法治春风拂沁州
——我县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综述
王慧杰

宜居宜业,是生态沁州的发展之路。

安居乐业,是水城沁州的百姓诉求。

在这座小城的独特风韵里,不仅有集粗犷豪放与轻柔隽美于一体的水城风情,集传统艺术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端午民俗,还有流淌在18万沁州百姓心里的“平安旋律”。

漫步沁县街头,一幅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迎着和煦春风,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或三五成群漫步于绿树成荫的环湖路上,或在健身广场上展现优美舞姿,或追逐嬉戏于街心公园留下串串欢声笑语……这般幸福生活得益于我县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近年来,我县创新工作模式,提档升级网格化服务管理,全面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治安环境一年比一年好,群众满意率一年比一年高。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精神,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理念,以“六六创安”活动为载体着力引深平安建设、法治建设、队伍建设,重点抓好严打整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稳定风险评估、基层基础等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平安网”铸造壁垒保安居

夜幕降临,当人们在家中享受天伦之乐时,散布于全县各村各社区的巡逻队却开始夜间巡逻。黑暗的楼道口、居民楼前的停车场,这些都是他们检查的重点区域。“自从村里设了‘一村一警’,我们再也不害怕了!”不少居民表示,有了身边民警,一些不安全因素消除了,心里自然很踏实。

“一村一警”只是我县全面构建立体式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新常态之一。据了解,我县紧紧围绕“全力保稳定,平安促发展”主题,依托县城专职巡逻队伍,建立以巡警、派出所为主的街面巡逻防控网,做到全时空防范、全天候巡逻,进一步提高了街面见警率和管事率。我县还积极开展“一村一警”联村走访活动。通过创建民情档案,帮扶民富措施,化解民困纠纷,排查民安隐患,解决治安隐患、征地拆迁、薪资矛盾、合同纠纷、法律援助等突出问题120余次,为联系村办实事、好事70余件,增强了政法干警的群众观念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另外,我县共投资260多万元打造“天眼工程”,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形成治安防控网络全覆盖,夯实平安建设基层基础。实现了县城重点区域、主要街道、学校、企事业单位、金融部门等全覆盖,将平安视角延伸到县城每个角落。

“小网格”破解难题促和谐

家里下水道堵了,找网格员;邻里关系不和谐,找网格员;办计生证、居住证,找网格员……我县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以来,“万能”网格员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管家”。

我县在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将工作重点放在强化制度保证、强化机制运行、强化信息支撑上,把服务管理工作做到群众身边。我县按照“一格一员、综合履职”要求,选配606名网格长,他们除了要担任社区“管家”,还要协助公安部门开展综治组织、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等信息的采录,95%以上的矛盾纠纷成功实现“就地解决”。网格长通过对“六步闭环”工作流程和“六联”工作机制的学习,了解网格化管理知识、自己的工作职责,真正把三级平台建成党群干群的“连心桥”、“稳压器”,发挥了基层网格长“办小事、报大事”的作用。截止目前,全县网格长共计上报各类信息10000余条,转办、解决各类基层群众诉求、咨询500余件,我县社会服务管理(指导)中心受理处置各类信息工作取得全省排名18名的好成绩。

“大调解”化解矛盾解民忧

我县将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作为推进“平安法治沁县”建设的突破点来抓,出台《沁县关于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指导意见》、《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推进办法》和《关于在全县开展以“六大领域”为重点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实施方案》多个文件。依托县司法行政部门,加强“县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设,聘请县综治协会9名工作人员担任县级中心专职调解员,目前,办公场所及人员调配工作正在抓紧进行。全县13个乡镇依托司法所全部加挂乡镇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牌子,党委书记担任中心主任,司法所长担任常务副主任,综治办主任担任副主任。结合支村两委换届,要求各村在村级活动场所加挂“村矛调室”牌子,由分管民调的村委副主任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现正在抓紧落实人员工作经费保障和调解补贴,力求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此项工作预计将于12月底全部完成。去年全县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471起,调成1460起,调处成功率达到90%以上。

有了安全感,才有幸福感。

所有的努力,换来了百姓的安心和笑颜。

放心!满意!这是群众对我县平安建设工作的年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