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井娇 去年以来,沁县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新路子,带领全县人民谱写扶贫攻坚新篇章。2014年,通过精准扶贫,全县5000余名农民实现脱贫。同时,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增强,全面小康建设取得可喜成绩。
沁县把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作为扶贫开发最重要、最具体、最基础的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抓紧抓好,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精心组织实施,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为杜绝"建档立卡"过程中不负责任等现象,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沁县要求各级干部蹲下身子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实事求是摸清贫困户的数量和贫困度,运用"两议一监督"民主议事机制确定精准贫困户并向村民张榜公示,确保了扶贫对象是否精准,实行"一村一档、一户一卡"规范管理。规范管理贫困户、贫困人口,分村分组挂牌管理、动态指挥、落实进退机制,并将其基本情况录入台账系统进行动态管理,实现户有卡、村有册,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干部人人身上有职责、个个肩上有担子。同时,统一设计制作"沁县精准扶贫帮扶工作日志",统一使用,做到精细化管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大力促进贫困村农户摆脱贫困的过程中,沁县变"输血"为"造血",从扶贫开发人才建设、贫困村劳动力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着手,提升群众自身致富能力。全年先后组织开展养殖、种植等各类培训18837人次,开展宣讲活动86次;转移输出劳动力500余人,帮助引进技术28项;先后组织乡村干部、群众代表赴壶关、运城等地学习产业发展技术经验。科技的推广和普及,有力拓宽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路子,同时,沁县以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为总目标,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突出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加工业、服务业、制造业等产业发展项目,全力推进沁州黄农业园区、尧山工业园区、沁园春矿泉水三大园区建设,搭建发展平台,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提升项目发展质量。全力以赴推进协鑫潞安3×100万千瓦燃煤发电、大唐电厂、汾酒集团、景阳能源肉牛养殖、天一集团肉驴养殖、振东中药材种植等重点项目建设,夯实了产业扶贫的基石。
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群众关注的大事,沁县聚焦于此,聚力于此。去年,全县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村级道路畅通、自来水入户、电力保障、蓄水池、小型水利建设、串户路、危房改造、设施农业大棚、畜禽圈舍、基本农田建设及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直接惠及群众,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实现小康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