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8版, 当前第2版 PDF
收粮大户任俊平的致富经

在沁县漳源镇口头村,今年56岁的任俊平是赫赫有名的收粮大户。经过10多年的努力,他所创办的海诚粮食促销有限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全县数一数二的现代化粮食收储企业。

每年春天,对于任俊平来说是个收获的季节,他家的玉米收购点就设在口头村口。一袋袋的玉米堆得像小山一样,一辆辆三轮车正停在路边等着过磅,一辆大卡车正等着装车,只见十几个人来来回回,大家抬的抬,扛的扛,有的往大卡车上装货,有的看机器装袋,有的从三轮车上卸货,忙的不亦乐乎,不到半个小时,就将一辆载货6吨的货车装满,飞快地向火车站的货运场运去。

从2005年起,任俊平开始收购玉米,从刚开始小打小闹收粮的小粮贩到现今敞开收购的粮食经纪人,2013年,他成立了海诚粮食购销有限公司,任俊平真切地感受到国家政策的变化。由于他信誉高,附近县武乡也有人来这粜玉米,现在的他不用出去收粮,在家坐等卖家上门就可以了。

任俊平忙里偷闲跟我们聊了几句:"这两天正是卖粮的高峰期,忙起来好几晚都睡不了囫囵觉。现在每斤玉米一块钱左右,价格还算稳定,粮食收购赚的是辛苦钱,扣去各种成本,每斤只能赚四五厘钱。"据任俊平介绍,最近几天,每天收的玉米近10多吨,如果再不运走一部分,他的临时粮食储备库的玉米就堆不下了。

任俊平告诉记者:"去年估计收了400多万斤玉米,一年下来差不多能赚20万,累是累了些,不过心里高兴。"在玉米堆的另一头,任俊平的妻子不停地指挥着卖粮人卸玉米,每卸一车,她都要记账,还要算账,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每一车的玉米斤数和钱款,平日里就只有他们夫妇俩照看这个收粮厂。

任俊平收粮公司的发展,最大的优势在于根植于农村的沃土之中,占有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服务于当地农民群众。公司不仅每年为农民销售粮食2千多吨,而且还带起了一批经营粮食的经纪人。如今,在沁县像任俊平这样的收粮经纪人,基本上每个乡镇都有四五个,他们不仅方便了农民卖粮,也减轻了国有粮站的收粮压力,还走出一条致富路。

刘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