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卢展明陪同市领导在沁县中学初中部调研
县长王现敏检查寄宿制学校安全工作
2014年,我县教育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紧紧围绕落实“六条路径”,在教育教学信息化、校长教师专业化、学校办学特色化、教育管理规范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努力构建和谐、优质、均衡教育,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主要亮点有:
●教育信息化正式启动。我们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引领教育发展的重点,围绕“三通两平台”建设的主体目标,分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年内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建设正在稳步推进。整项工程投资400多万元,县政府在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解决30万元宽带接入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500个课堂达到4兆宽带进班,实现“黑板到白板”的转变,教学手段全面更新,目前所有教室都开设了多种形式的电子课堂,可以全面应用信息化开展教学,改善了一些学校长期无法开设美术、音乐、英语等国家基本课程的状况,缺少教师的情况也将通过远程教育得到解决,破解了农村偏远教学点“缺师少教”的难题,在沁县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学校装备全面提升。我县的“薄改”项目去年启动,今年实施,总投入1283万元,实施项目学校92所,今年春学段,省教育厅给我县各学校按标准配备的图书仪器、音体美器材以及多媒体设施等,已经全部到位。全县累计发放图书20余万册,配备固定式多媒体355套,移动式多媒体38套,以及大量音体美及实验教学等器材,使学校的配套设施得到加强,提高了学校的标准化办学水平,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提升,在我县教育发展史上浓墨重彩写下一笔。5月底,我县“薄改项目”通过了省级检查验收。
●教学质量整体提高。在教研教学方面,我们继续坚持县局领导深入课堂研课改,县教研室确定模式推课改,县教研员蹲点学校包课改,龙头校牵头实施区域教研带课改,依托教育网开展网络教研促课改的思路,通过课改模式入手、学案突破, 按照“名校带弱校抱团发展”战略,突破薄弱学校制约发展的瓶颈,有效地促进了城乡教师教研水平的提高。区域教研活动也受到了《山西教育》等多家媒体的关注,被省市誉为区域教研的“沁县模式”。深入开展“质量提升年”活动,重点对中小学考核“一分两率”,改变对中小学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估办法,通过强化责任管理、提升队伍素质、打造高效课堂、开展有效教研、质量监测评价等抓手,提高教学质量。2014年高考全县二本以上达线人数453人,比上年增加116人。中考成绩名列全市前茅,一分两率及单科一分两率总排名位居全市第二。我县被市教育局授予2014年度“高中教学质量先进县”和“初中教学质量先进县”荣誉称号。
●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为重点,扎实开展整治活动,基本杜绝了教育系统长期存在的中小学招生秩序乱、有偿补课热、乱订教辅资料多等问题。我们从家长最关心的择校、择师、择座问题入手,出台了《2014年招生入学实施意见》等文件,及时公布招生方案、工作流程、录取结果,争取学生、家长和全社会对招生工作的理解与支持,有效解决了困扰我县多年的择校现象和“大班额”问题。城内7所中小学起始年级班容量均控制在55人以下,并且对县城7所中小学2142名入学的新生实施均衡编班,各学校都统一了座位分配办法。认真落实省中小学规范办学行为“十二条规定”,从政府层面出台文件,从严整治违规补课现象,对给学生推荐教辅资料的教师,给予了警告处分,并通报全县。对三名长期不上班教师给予了辞退。中小学教师节假日补课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保障了全县师生双休日休息的权利。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各学校进一步完善“一训三风”,培养学生“三声四姿”,进行以会健身、会写字、会唱歌、会阅读、会讲普通话为重点的“五会”竞赛,广泛开展国学经典、书画、诗词“三进校园”,举办阳光体育运动等系列活动,营造了和谐文明、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全县涌现出一大批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的花园式学校。沁县中学荣获“长治教育名片”称号。红旗小学荣获“山西省素质教育示范学校”称号。沁州中学和育英学校通过长治市第三轮星级学校评估验收。全县有张元英、张宇慧等28名教师受到市以上表彰。《沁州新闻》先后报道了宋丽英、曹瑞玲等10多名最美教师。拐杖教师曹建社被推荐为“山西最美班主任”,黄河电视台、长治电视台分别进行了报道。
●重点工作全面完成。在县人代会上,县政府提出要实施教育惠民工程,在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2335”工程全面完成。两个全覆盖,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全面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营养餐工程全覆盖基本达到,惠及4671名学生,每个学生每天享受1.8元的伙食补助,每天可以吃到肉、蛋、豆腐和新鲜蔬菜。多数学校试行“学校食堂食品统一采购配送”模式,管理进一步规范。新建的尧山、山曲、太里三所幼儿园已经全部完成,总投资180 万元,新建面积855平方米。完善了教师补充机制、聘任制、校长交流制三项制度,教师交流面达到10%以上。通过“特岗教师”“三支一扶”等渠道补充教师45人,农村音体美教师短缺的现象有所缓解。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再次提高60元,中学达到800元,小学达到600元。初中阶段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0%以上。免学费县级配套资金到位率达到100%。职业中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主动面向社会培训,举办家政服务班17期,360名妇女领到家政培训证。2013年招商引进的校服厂正式投产,全县中小学学生校服实现县内加工。县职教中心顺利通过省政府教育督导验收。“全面改薄”项目申报完成,2018年中央和省级资金可以为沁县投资6722万元,主要用于标准化学校建设,届时城乡学校可以实现基本均衡。
虽然我县教育事业发展态势良好,成绩有目共睹。但是,与上级要求相比、与人民期盼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主要是县城教育资源不足,班额超员现象还比较严重,农村学校布点不尽合理,难以满足群众需求;学前教育发展担子较重,在幼儿园建设、师资配置、规范管理等方面,还有艰巨的任务;少数学校没有达到校舍标准化,还有部分学校使用C级危房;教师队伍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教职工人员短缺,校长队伍建设需要加强;教育满意度还需进一步提升,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尚需加强;安全稳定工作压力较大,部分学校安全意识不强、隐患排查不细、维稳力度不大,师生安全令人担忧,矛盾问题、上访投诉时有发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认真处理好、解决好这些问题。
2015年工作思路,主要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实施教育规划纲要,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做好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两个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县教育信息化办学水平,实现"弯道超车",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继续开展"质量提升年"活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树立"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教学行为符合教育法规、教学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的科学教学质量观。进一步落实教学质量目标责任制和教学责任事故追究制,落实校长包班,教师包学科,教研员包片的管理机制。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定期对中小学进行教学质量抽测,确保新课程教学质量目标的全面落实。力争通过省教育厅对我县教研室的检查验收。三是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建立和完善县城学校与农村学校对口支援和县城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服务制度,努力推进优质教师资源在学校间、教师间共用共享。继续招聘特岗教师50名,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四是抓好学校安全工作,构建平安和谐教育。五是加强学校法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教,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做好教育行政服务工作,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为全县教育工作提供优质服务,着力解决社会与群众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推动"北方水城·美丽沁州"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实验中学电子白板教学
省教育技术设备中心验收薄弱学校改造项目
"最美教师"曹建社
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仪器设备发放
育才小学电子白板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