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4版, 当前第2版 PDF
扶贫开发取得新进展

2014年以来,我县因地制宜,结合"百企千村"产业扶贫、领导帮扶村项目引领、千村万人培训就业等措施,实现了贫困村适龄人口的稳定就业,实现了全县5000人的脱贫任务。

建档立卡是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基础和依据,2014年以来,我县把建档立卡作为促进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按照村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召开专门会议,组织各乡(镇)扶贫工作分管领导和扶贫专业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在全面、准确掌握相关政策原则、要求的同时,通过干部上门到农户家宣传的方式,使建档立卡帮助到户政策深入人心,促进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各乡镇贫困村、贫困户识别已全部完成,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并认真分析扶贫对象致贫原因,逐户制定扶贫措施,定人、定责予以扶持,实现对贫困户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确保扶持项目取得成效。

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针对移民资金整体缺乏进行协调,整合土地、民政、城建、林业、残联等各类可用资金,加大移民投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县一切从老百姓意愿出发,采取移民方式自己选、建房模式自己选、建房工队自己选的"三自选"措施开展易地扶贫搬迁,保证所有搬迁群众心甘情愿搬下去、安居乐业住下来。

在整村推进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县充分发扬民主和职能部门的综合作用,项目确立建设首先是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充分征求群众意见,采取参与式评估的方法遴选扶贫项目,把群众最急需、最迫切盼望的事纳入扶贫项目中。其次对项目进行现场勘查丈量、设计、绘图、预算,确保项目计划已经编制审批后不再调项。同时,在项目村及项目选择上,与农业、财政、水利、林业、交通等部门及时沟通衔接,加大项目整合力度,努力构建大扶贫机制,为项目顺利实施奠定了扎实基础。

我县扶贫部门不断转变扶贫开发观念,把发展基础好、扶贫带动性大、增收辐射面广的设施农业、特色农业、特色养殖业、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产业列为产业扶贫重点项目,作为招商重点和优先对象扶持,为扶贫开发提供新的动力,培植新的增长点。为此,我县以培育发展产业为主要突破口,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土地、劳动力、特色资源优势,积极发展道地中药材扶贫开发产业,栽培道地中药材主要品种为适合本地生长的连翘、苦参、黄芪、黄芩等5个,有效带动项目区1029户、4000余人人均增收2000余元,新店移民小区移民户在东庄实施绿化苗木、中药材种植项目。为更好服务产业发展,我县还围绕产业实际发展情况,实施千村万人就业培训计划,和县域内各个企业协调联系,量体裁衣,按需培训,目前已完成培训任务1070人。

2014年,入选我县"百企千村"扶贫名优企业已有7家,产业扶贫开发储备项目达到18个,总投资38亿元,目前在建项目有13个,投产7个,完成投资10.2亿元,主要涉及沁州黄、蔬菜、中药材、小杂粮种植和肉鸡、肉牛养殖,以及务工、服务业等三大领域9个方面,可带动13000多贫困户、近4万贫困人口人均增收6000元。

目前,潞宝金和生食品有限公司1亿只肉鸡屠宰加工、百万吨饲料加工、小杂粮加工等项目已投产运行,还将投资3.4亿元,完成杨安、南泉、故县、册村、道兴5个种鸡场的建设,续建、新建10个百万只标准化养殖场,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已有16个专业合作社、516贫困户从事肉鸡养殖,随着标准化基地布点的进一步完善,肉鸡养殖将成为带动该县老百姓脱贫致富的一个重头戏。

山西沁州黄小米(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县参与产业扶贫的一个重点乡土企业,2014年新上马的2万吨中老年营养小米粉项目总投资1.5亿元,投产达效后年可加工转化2.1万吨谷子,可带动2万多农户种植沁州黄谷子,户均增收4000元,并可提供就业岗位300个。此外,我县葆源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投资新建的6658平方米智能联动育苗温室,山西万里香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扩建的6000亩小杂粮种植基地,山西康禾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新增生产车间的生产设备及化验设备安装,我县溢源农业有限公司3万吨有机肥生产线、有机饲料加工项目也都在有条不紊全面推进。

王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