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版»本期共4版, 当前第1版 PDF
师人之长 自成其功
——我县三级干部考察团运城考察活动纪实
本报记者 刘 晶

根据县委政府安排,1月31日至2月3日,由县领导王建宏、郭建宇、刘瑭瑛带队我县涉农单位领导、乡镇党委书记、部分村委干部和产业带头人等,组成三级干部考察团,远赴运城考察学习。考察团先后深入运城市盐湖区、永济市,考察学习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等农业农村工作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进一步推进我县新一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走进运城新农村——产业发展、环境治理两手抓

走进盐湖区龙居镇赵村,新颖的住房、整洁的环境、标准的广场、笔直的巷道,随即映入眼帘。考察团成员无不惊讶于该村居民生活环境的优美,一看便知当地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上独具匠心。村墙上一块醒目的宣传栏,同样引起大家关注,上面是一封《致全体村民的一封公开信》,信的内容是倡导和培养村民的卫生习惯,村主任激情洋溢地介绍了赵村新农村建设经验。他说,“近年来,村委着重抓了两件事,即产业调整和环境整治,一手抓增收,一手养习惯。”赵村在富民产业发展方面,主要选择了果菜业和养殖业,其中设施农业达到300亩,倡导绿色种植,发展无公害蔬菜,不断加大科技投入,保证质量基础上增加产量,此外,还积极向外输出劳动工80名,农民收入稳步提高。

图为盐湖区赵村笔直的巷道、干净整洁的环境

村主任说,收入提高的同时,村委将改善村民生活环境紧紧抓在手上,对农民建房进行统一科学规划,集中改善公共设施,全面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从实际出发,4个居民小组严格实行卫生环境整治目标责任制,保证做到“五个基本没有”,垃圾科学分类,保洁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基本上做到路面整洁无杂物、墙面整洁无涂鸦、屋内整洁无蚊蝇、衣着整洁无陋习等“四整四无”,为人民群众创造了一个清洁、整齐、优美的宜居环境。

赵村的做法是全区工作的一个缩影,在坚持壮大主导产业的同时,他们把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有机结合,统筹规划、群策群力,在“实”字上下功夫,注重基础建设,注重群众的广泛参与,注重长效机制建设,扎实深入,有效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

参观运城新产业——科技服务、市场扩展双用力

运城市盐湖区产业发展的思路是,尊重规律、扩大规模、强化科技、健全市场、壮大龙头、打造品牌、提质增效。拿龙居镇来说,近年来,红香酥梨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盛果期面积达到近2万亩,亩均产值超万元。该镇的大棚蔬菜、冷棚韭菜、薄皮核桃、红提葡萄、冬枣、春桃等产业也发展迅速,效益明显。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在赵村农业生态园,村干部介绍说,“大棚蔬菜是一种新型赚钱产业,但技术必须要过硬,我们这里一年实行大茬+小茬,纯利润可达4至6万元,真是种地种出了金疙瘩。大面积种植,科学化管理,为老百姓带来丰厚的收益。”

图为东辛庄村连片果园

走进盐湖区绿之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幢幢现代蔬果花卉大棚果实飘香,棚内的西红柿光鲜耀眼、黄瓜青翠欲滴、紫色的茄子爬满秧架,令人目不暇接。去年,该公司培育出黄瓜、茄子、西红柿、辣椒等10个系列80多个蔬菜品种,将1100万株优种菜苗推广到该区王范、冯村、龙居等村镇,带动周围农民发展现代设施农业30万亩,亩收入每年可达6至8万元。在西红柿大棚内,大棚种植户咨询如何避免棚内病虫害问题,技术人员详细介绍,“在植物根部处铺一层薄膜,在薄膜内用长度30厘米的钢筋撑成半圆形状,这样阳光照射到棚内,既可以保持植物根部湿度,又可以保证整个大棚内湿度不会过高,从而降低病虫害的滋生。”

图为绿之港有限公司育苗新品种育苗

图为在绿之港有限公司参观大棚种植

公司负责人介绍,他们的经验模式是,“从新品种研发、试验、示范、展示、繁育、推广到蔬菜收购、加工配送一条龙,公司主要精力放在与国内外各大超市、各大公司对接,确保蔬菜销售,保证农民增收。”来到运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市场内交易热火朝天,有外地大型卡车前来进货的,也有附近村民骑着三轮来卖货的,叫卖声、还价声、喇叭声此起彼伏。该市场设有蔬菜交易区、水果交易区、肉禽蛋交易区、粮食交易区等20多个大型功能交易区,成为本市产品交易、物流贮存、农资服务为主的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把农村和城市、一产和三产、工业和农业紧密地融合,实现多方共赢。

除大棚蔬菜产业外,养殖业也是运城一大亮点。山西粟海集团有限公司位于永济市,该公司年存栏鸡种80万套,出孵雏鸡1.2亿羽,加工肉鸡1亿只,生产饲料60万吨,屠宰设备来自荷兰,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直接带动的养鸡户有10000多户,一年可给农民带来收入3亿多元。晋南牛是运城地区的又一大特色,是我国黄牛的优良品种,增重快、肉质好,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但由于近年来黄牛的役用价值逐渐丧失而肉用价值尚未得到开发,晋南牛的数量不断下降。目前,纯种晋南牛的存栏数已不足2万头,所以专门建立“国家级晋南牛保种场”来保护这一优良品种,为今后将晋南牛推向市场化生产做好充分准备。

图为粟海集团肉鸡屠宰生产线

聚焦运城农村工作——文化引领、转变作风创新路

运城市盐湖区雷家坡村的德孝文化享誉全国,充分挖掘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以“德政千秋,孝行天下”为主题,开展德孝文化实践活动,孝老爱亲、崇德向善为经济社会发展凝聚起了新的合力,蕴含着实现中国梦的巨大正能量。

图为考察团参观雷家坡村文化苑

在雷家坡村,有这样的一个日间照料中心,村里年满70岁的单身老年人,只需一个月由子女交100元钱,便可以到村里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吃上一日三餐,中午还可以在这里休息,和其他老年人打牌、下棋、练习书法等,他们不再孤独和寂寞,拥有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家”,不但解决了生活问题,也解除了外出子女的后顾之忧。平日里,日间照料中心主要由村委副主任招呼,雇有两个大师傅负责做饭,其余工作便都是村里的志愿者上门服务,目前村里有200多名志愿者,分为多个小组,轮流“上岗”,为老人打扫卫生、洗洗漱漱。村里每年都会评选好媳妇,并上墙公示,村干部一听说哪个邻里之间有矛盾,便主动上门调解,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从而形成了全村和睦相处的村风民风。

图为雷家坡村德孝文化苑

图为雷家坡村日间照料中心老人们正在娱乐

当前,农村大批年轻人进城务工和离土创业,村里的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孤寡老人越来越多;城市社区里儿女早出晚归,老人白天无人照料,针对大家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盐湖区利用农村撤并后的小学校、进城务工人员的闲置宅院,建起了150多所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使全区近5000名留守的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白天聚在一起用餐、娱乐,晚上回到各自家里,居家养老和日间照料相结合,解除了21000多名青壮年外出务工、离土创业的后顾之忧。

在推进德孝文化建设的同时,盐湖区狠抓各级干部作风建设,使当地党风、政风、民风出现了新的气象,雷家坡村委副主任说:“过去乡亲们面对面打招呼,一脸冷漠,十分勉强。离老远看见,能躲就躲,能避就避。我们觉得这干部当得没意思。如今的干部不再趾高气扬、盛气凌人、指手画脚了,而是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好多干部成了道德楷模、行孝榜样。在我们村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干部思想政治觉悟高,为老百姓服务积极热情。”

体验运城考察学习——经济类型、产业方向双吻合

运城与我县地缘相近,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在多方面创造了比较新鲜的经验和做法。我县连续几年大力引深“六条路径”,实施“六大攻坚”,特别是在发展高端农业、有机农业、设施农业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这次本着师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宗旨,走出去展开深入的学习交流,在参观团成员中产生了思想上和视觉上的冲击,在对比中寻找到工作的突破点,为谋划新一年的“早春之计”做好了准备。

考察团成员表示,县委政府组织这次考察学习,主题鲜明,选点准确,考察的重点产业与我县高度吻合。每到一处,考察团都怀着饱满的热情,认真观看,聆听介绍,结合本乡镇实际情况和本部门工作特点,不时与项目负责人深入交谈,询问各自关心的项目建设、企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学习借鉴,取长补短。郭村镇党委书记、镇长武虹波参观大棚后说,“郭村镇作为咱们沁县蔬菜产业发展的一个大的乡镇,看了这里的大棚以后,他们的经营理念、生产模式和品牌优化选择,让我深受启发,我一定要把学到的经验,带回我们郭村镇,让它在我们全镇,特别是蔬菜产业发展方面和新农村建设方面落地生根,把它转换为富民、强镇和兴产业的有效成果。”

副县长郭建宇在考察过程中不断提出要求,要认真听,仔细看,详细记,最大限度地学习先进县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尽快消化吸收;要结合本乡镇、本部门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学习,以利于学以致用;要通过考察学习,真正查找出本乡镇、本部门在产业集聚区、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奋起赶超;既要从项目建设的层面上来学,更要从思想层面上来学,最终在转变思想观念上取得实效;并要求每个考察团成员都要认真写出心得体会和下步工作打算,通过考察,切实达到促进工作上水平上台阶的目的。

图为考察团参观结束召开座谈会

考察结束后,参观人员坐在一起谈感受,进行学习总结,纷纷表示,要以这次考察学习为契机,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从发展农村经济、培植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做起,从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最容易见效的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发展做起,整体推动我县农业产业、新农村建设再上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