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医生。从一九九零年六月应古城村委的聘请开办村卫生所,至今已经二十四个年头了。每天生活和工作在基层卫生所,始终以白求恩、赵雪芳为榜样,以良好的医德为周围村民服务,救治了无数患者,深受乡亲们的拥戴……
他,就是新店镇古城村乡村医生张峻崎。
为扎实做好防疫防病工作,改善村民就医条件,张峻崎筹措资金50多万元,于2006年新建了一所高标准的示范卫生所,内部设施完全符合甲级卫生所的要求,达到了“三室一房”、“四有”、“四统一”的标准,一些简单的外科手术,急诊急救,妇科检查,医疗诊断及治疗不用到镇医院和县医院就可以诊治,真正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拖延的治疗目标,深得群众夸赞。
在完成好各项公共卫生服务的同时,张峻崎积极配合上级医疗机构做好各项宣传预防工作,对疑似传染病病例如实登记,跟踪随访观察,发现问题急时并随访上报。2007年12月26日,他接诊了一位肺结核疑似病例,当天就亲自陪同患者到和平医院就诊,确诊后及时上报疾控中心,随后对其家人详细讲解了肺结核的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经过7年多将近40次的随访指导,患者疾病得到有效控制,未传染给他人。
2011年春天,张峻崎正在舅舅家办事,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本村村民王某肚子痛,起不了身,需要去家里治疗。他一听急忙脱去孝衫,骑摩托车赶到患者家里,经检查初步诊断:肝脾破裂。病情危急,病人需马上去医院手术,可其家里只有85岁的老母,老人在旁边不断抹着眼泪,说孙女在太原回不来,家里连个照顾的人都没有,拉着他的手哀求快快输液,救救她的儿子。时间就是生命,峻崎当机立断,马上回家开上车,把病人抱到车上,奔赴医院B超室。当确诊脾破裂出血,需立即住院手术时,他只好协助其在输血同意书和手术同意书上签字,让专家及时、安心手术。他站在手术室门口等待,1小时,2小时,3小时……手术室门总算开了,主治医生说:“再晚来一步估计就没有办法了,患者脾破裂严重,无法修补,做了脾全切,手术很成功”。这时他提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在重症监护室,看着血液一点点缓缓地流入患者身体,血压也开始慢慢回升,他的心里更有说不出的高兴,为自己拯救了一位生命感到由衷的自豪,顿时觉得自己高大了许多。就这样陪护到天亮,家属从太原赶回来,他才交代清情况,默默的离开了医院。
去年大年三十晚上,大端村民张某,突然呼吸困难,大咯血,峻崎接完电话,急忙穿衣服出诊,赶到患者家里检查诊断:“扩心病合并急性左心衰”,建议转院治疗。患者和家属死活不肯,理由是过年了,去哪儿也不方便,让他先给治疗,峻崎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接受了,立即给患者半卧位,止血敏雾化混合氧气吸入,强心,利尿,降低肺泡张力,保护心肌细胞。整整一晚上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没有发生生命危险。天亮了,村里人都放鞭炮、吃饺子、拜年,这时峻崎才发现人们都穿了新衣服,唯有他还是……初一晚上,病情基本稳定了,家属非常高兴,炒了一桌好菜,给峻崎补过年,在酒桌上,大家端着盛满的酒杯,说着感激的话语,使他的心里忘记了一天的辛苦。
013年夏天,贫困户张某因外伤手指切断,鲜血外流,来卫生所急诊,但家里实在没有钱,只好赊账治疗,康复后峻崎减免了他所有的医疗费。在农村,有的乡亲主要是无钱看病,赊账看病是常事。生命面前,峻崎深知医德高于金钱,责任重于泰山,急病人所急,救死扶伤,是医生应尽的责任。他认为:只要病人经过治疗,转危为安,就是自己最欣慰的事,所以到目前为止,尽管村民欠他药款达4万多元,但他无怨无悔。
几年来,在招聘医生的政策中,峻崎的同学们好多都到县里和乡镇卫生院上了班,有了稳定的工资收入,有了8小时上班制,有了节假日,个别还提上副院长,令他羡慕。可是他放不下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朋友,怕他们发烧了、中暑了、肚子痛了、皮肤划破了……需要他时,不在他们身边。这几年医学发展快,惠农政策好,他不断学习,他购买了大量医学书籍,刻苦专研,在临床实践中潜心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逐渐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能基本应对各种常见病的白衣战士。看到乡亲们在他的帮助下生活得更健康快乐,他比大家还高兴,峻崎就这样乐此不彼奔波忙碌,几十年如一日,不离不弃,默默坚守在农村的卫生事业上,刚当赤脚医生时,还是个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如今已是人到中年,他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农村医疗事业,虽然没有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觉得自己为“医者仁者、白衣天使”这个光荣的称号增添了光彩,对自己的选择一辈子也不后悔。
24年的乡村医生工作,使他深深体会到在为民解除病痛的过程中才有意义。常年的乡村医疗工作,他虽然付出了许多,但同时也获得了众乡亲们的呵护和肯定,更获得了省市县卫生部门的无数次奖励。也使他的生活更加充实和幸福。他说:“我会更加热爱我的卫生所,热爱我的这份工作。今后我要继续努力,以高尚医德,敬业精神,热心为乡亲们服务,为农村医疗卫生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为广大劳动人民的健康做出强有力的保障。无论未来的路多么艰辛和曲折,为了山区的父老乡亲,都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