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在太行、太岳两山之间的沁县,是我省58个贫困县之一。近年来,这里的产业扶贫搞得红红火火。用当地百姓的话说,"产业扶贫激活了'两盘棋',企业赢效益,百姓得实惠"。12月1日,记者驱车来到沁县东部的潞宝金和生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探访他们企、农共赢的经营模式。
这是一家集种鸡孵化、肉鸡养殖、屠宰分割、饲料加工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走进金和生,但见一座座现代厂房整齐排列,一辆辆运料车穿梭其间。就在这一派繁忙中,总经理刘开永给我们介绍了他们的扶贫模式:"盈利是企业的天职,公益则是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所以,我们的经营模式必须把壮大企业与富裕百姓结合起来。"
具体来说,金和生的模式就是公司委托农户养殖,为农户提供鸡苗、饲料、疫苗及技术支持,养成后公司回购肉鸡进行加工销售。也就是说,养殖户只要养好鸡就能有固定收益,市场风险则全部由公司承担。
沁县扶贫办主任霍东亮印证了刘开永的说法:"金和生对沁县产业扶贫所做的贡献非常明显。企业通过扶持农户肉鸡养殖、解决贫困人口就业、带动当地物流运输等方式,带动了1400多户农民增收,其中贫困户就有560多户。"
在五科村养殖户任国华的鸡舍里,他为记者讲起了自己的致富经。创业之初,任国华七凑八凑盖起了鸡舍,手里的钱已所剩无几。"只有1万多元,买鸡苗不够,买饲料不够,只能守着空空的鸡舍发愁。"为了让他的养鸡场正常运转起来,刘开永和乡、村两级干部联手,通过多种渠道,帮他凑齐了启动资金。记者来到五科村时,任国华第一批2.7万只肉鸡刚刚出笼,成活率达99%。"一只鸡利润4元左右,这一批鸡的收入就有10万元左右"。
而在金和生车间里,则运行着另一种帮扶模式。透过玻璃窗望去,生产线上的员工们正忙着屠宰分割肉鸡,他们在用双手为自己开拓着致富路。长街村宋二宝便是在金和生务工的贫困户。
提起现在的生活,他一脸满足:"骑摩托几分钟就到工厂,每个月能挣3000多元,日子过得踏实。"为什么踏实?宋二宝有他的道理,"以前在太原、长治当厨子,一个月也有三四千元的收入,但除去吃住花销就剩不了几个钱了。"金和生为他提供了家门口打工的机会,工资水平差不多,开销省了一大笔,积蓄自然高起来。更让宋二宝欣慰的是,家里的老人也能顾上照应,十几亩地也不用再找人耕种。
对任国华一批鸡10万元的收入,宋二宝很羡慕,但很多顾虑又让他迟迟不敢出手:"养鸡是挣钱,可前期投入也很大。我家底子薄,拿不出那么多钱来。"
宋二宝的话刚出口,县扶贫办主任霍东亮接过话头,"像宋二宝这样,想创业又苦于没有资金的贫困户,我们将出台专门的扶持办法。比如,他们想当金和生的肉鸡养殖户,可以四五户联合起来,每户都可以贷到5万元的扶贫小额贷款。分散贷款、集中使用,在保证贫困户固定收益的前提下,集中连片建设肉鸡养殖小区。"
霍东亮说:"给钱给物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把贫困户融入到产业链中,才能让他们真正脱贫致富,这将是沁县未来几年产业扶贫的努力方向。"目前,依托金和生公司,周边已建设养殖基地102个,单批次养殖量达126万只,沁县500多户农民通过肉鸡养殖走上了脱贫路。
沁县贫困人口3.7万多人,农业产业发展滞后。近年来,沁县扭住产业扶贫不放松,引进了一大批像金和生这样的公司,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园区。沁州黄小米(集团)有限公司、振东百益种植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山西精准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等等,带动性强、辐射性广是他们的共同特征。随着这些企业的发展壮大,沁县产业扶贫也驶上快车道。 范珍 段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