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本期共4版(1-2-3-4)
自强能富一方天
——来自平陆县脱贫攻坚一线的报告

◆李敬泽

1963年他们遇到了百年一遇的大洪灾,困难中他们没有向国家伸手,而是自力更生战胜洪灾,实现三个不少:"大灾之年卖给国家粮食不少,社员口粮不少,集体积累不少",做到了三不要:"不要国家救济粮,不要国家救济款,不要国家救济物资",充分展示了大寨人不屈不挠、奋发图强的英雄气概和顾全大局、不向国家伸手的高风亮节。作为一个基层组织的领导,应该把为党贡献作为一项职责,绝不能一有困难就找国家。关仙梅毅然决定,靠村民的自觉,自力更生地解决问题。

她当即找到联系方式,分别给陕西、芮城花椒基地打去,征得对方同意后,马上联系了一辆大客车,拉着村人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几天的参观进一步坚定了全村人的信念。关仙梅为了带头,首先宣布自己栽种十九亩,其后逐年扩大。她的行动感染了一部分村民,最先站出来支持她的有四户,于是,她和这四户成立了一个合作组织,名称就叫"仙梅花椒专业合作社"。有了四户最贴心的战友,关仙梅感到信心百倍,她当即从陕西购买了几千棵优秀品种"大红袍",雇一辆车拉了回来。到村后,按少于成本价每苗二角钱的价格卖给村人。家里人对每苗赔一角钱想不通,她安慰说:"我是一个村干部,带领群众致富是我的责任。同时,咱们不是成立了一个花椒生产合作社么,这个合作社不是慈善机构,它是经营性质的。只要群众种植了大量花椒,还怕我们以后没有收入吗。"一百多亩花椒树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栽进了土中。虽然它面积不大,但从此奠定了寺头村发展花椒产业的基石。

为管好花椒,提高树苗成活率,关仙梅特地请来韩城、芮城的技术员,让他给种植户讲花椒习性、讲适宜的土壤和栽植技术,并现场手把手做示范,用技术来支撑花椒生产的顺利发展。

五年的生长期在艰辛中渡过了。2007年秋季,寺头村的花椒园第一次有了收入。看到红彤彤的果实挂在枝头,关仙梅喜不自禁。为让千辛万苦培植出来的果实卖个好价,也为叫全国人民知道还有个叫曹川镇寺头村的地方,关仙梅特托人在网上做了一个醒目的广告,把寺头村的花椒规模及发展前景统统宣传了出去。发出的信息正逢其时,这时的市场正是需求旺盛的时期。各地客商纷纷来到寺头村,他们中既有山东的,也有河南的,还有广东等地的,寺头村几万斤花椒很快被销售一空。客商们一走,关仙梅就关起门算开了账。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呵,家里十九亩花椒,一下子就卖了两万多。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啊。要是按往年种麦,十亩地也不能抵这一亩的收入。关仙梅高兴地直咧嘴。她兴奋地去杨小奎家问情况,这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一见她就高兴地说:关姐,还是种花椒好,我这一亩薄地竟收入了八百元钱。这下孩子上学不愁了。全村总算下来,花椒产量达到了一万多斤,收入将近十万元。寺头村群众这下服气了,他们纷纷找到关仙梅,一致要求栽植花椒。关仙梅当即联系树苗,规划地亩,指导群众栽植。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她的心也野了起来,自作主张地又承包了十几亩地,把它全部栽上花椒。

价格随时变,地亩不断增。从2008年到2017年,国内的花椒价格连翻了16倍,达到了现在的40元一斤。价格的上涨直接拉动了花椒亩数的翻番。开始,整个寺头村满打满算也只有一百多亩,可滚着滚着,总亩数一下子翻到了现在的1200余亩,比原来整整多了10倍。栽植的农户也由10多户翻到了200多户。这是多么巨大的变化啊。更可喜的是价格亩数的双翻番带来了收益的几何数字增长。一开始,全村花椒收入不到十万元,现在达到了三四百万元。到了全部盛产期,恐怕要达到七八百万元。仅此一项,寺头村的脱贫目标就能成功达到。在贫困中泡了多年的合作社成员杨军、杨曹发,他们分别在自家地里种了五六亩花椒,年收入达到了四万余元。这一来把他们乐坏了。原来,他们栽植花椒只是出于一种试探,对此并不抱太大希望。想不到如今收获是如此的丰硕。他们深感找对了门路,选对了方向。

(未完待续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