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本期共4版(1-2-3-4)
笔谈文章
赵天德

多年来,一直钻研、探索写作的技法,如何能把自己要写的文章写好,能在报纸或刊物上发表,让社会承认,让读者受益。

时下,国家把重视文化、发展文化、普及文化、提高文化作为振兴民族精神,培养文化人才纳入到了国策及文化战略高度。为此,国家从上级到下级办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和部分县级的报纸、刊物高达几千种之多。每每看报纸或杂志或图书,尽是淋漓尽致,各种文风,文采各有独到,目不暇接,真够上文化大餐,使学人大有书报可读,有知识营养可撷取。但是,当人们在留意静读时,可以发现还是有些误导读者的现象,文章中时不时可以看点误人子弟的不规范、不精混杂,说重点是伤文风败民俗。

作为文化学人,对上否的除个人看法而外,我就为文的创作写法谈点个人看法。

从事文化的人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在探索中寻求共鸣。要写好文章用八个字要来循文道。

简、切、明、尽、正、大、温、雅。为文如果不简练,就会繁杂冗长;如果不明确,就会含糊不清;如果不详尽,就会有疏漏;如果缺少正义,就会难以服人;如果不大气,就会失去体统;如果不温柔,就会暴戾刻薄;如果不儒雅,就会鄙浅陋俗。这话是不是说得有点绝对,特别是如果达不到这个要求,就一会走向另一个反面,这把文章的作用夸大了,真的达不到这个严肃的要求又能严重到哪里?没人看或就没有多少人看就是了。但这些论说还是能给我们一些启发的。那我们就再换个角度来理解,就可知道为文要克服的毛病。这就是一要克服繁杂冗长,防止什么都想写,什么都要说,叠床架屋,把文章写得又臭又长;二要克服空浮虚浮,防止说大话说空话,说不着边际的虚头把脑的话,包括那些吹牛拍马,应景逢迎的官话套话;三要克服主题不明,论说不请,防止言不及义,东拉西扯,潇潇洒洒写了一大篇,最后也没搞明白要讲清什么问题,告诉人什么道理;四要防止漏洞百出,克服丢三落四,把道理讲不清、道不明,而且还留下把柄,成为被攻击的靶子,特别是有关政治方面的文章,更要防止漏洞百出,自相矛盾;五要克服曲意逢迎,防止写唯心的讨好文章,不敢坚持正义、主持公道,而四是官场应酬,低三下地美化什么,不但文章失去了灵魂,连文格人格也都没有了;六要克服小家子气,防止玩弄文字,卖弄风骚,以显博学多才,尽在词句俏丽上下功夫;七要克服语言尖酸刻薄,防止以文讽人,以文讥人,以文章来发泄精神私愤,攻击他人;八要克服流于世庸,防止庸俗化,迎合一些低级的世俗趣味之求,把文章写得很浅陋鄙俗。

当然,这是个人的理解,也是读文章所得,为文的体会。

至于文革中提到的,庙堂文章要有覆天载地的胸襟,山林文要有仙风道骨的气象,征伐文要有吞象食牛的气概,奏对文要有忠肝义胆的精神,讲的是不同文体的不同要求。庙堂文可理解为艺术类的文章,征伐文可理解为批判性质的文章,奏对文可理解为调查报告,如实反映情况一类的文章。作者提出这几个概念是从当时社会条件和为文环境来说的。庙堂指在朝廷山林指为官下野,征伐指战争,奏对指科考或回答朝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