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4版(1-2-3-4)
西侯人民永远怀念他
——追忆段培植同志二三事
杨万全

最近以来,好多故乡来访的朋友接连向我念叨原西侯公社党委书记段培植同志曾带领他们艰苦创业,真抓事干,短短几年使西侯垣这个贫困山区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现在摆在西侯垣上的三大业绩就是历史的见证。

1970年县委任命段培植同志就任西侯公社党委书记。当他踏入西侯这块土地,摆在他面前的是三大难题:一是西侯不通公路。别说汽车进不来,就连小平车也难通行。人们买化肥,缴公粮,购置生产生活用品只能靠牲口驼,人背人扛从常乐、洪池两地来回搬运。二是没有水,整个西侯是一片旱垣。风调雨顺时还有点收成,遇到大旱之年几乎绝收,人们连基本生活都保证不了,年年靠国家救济粮生存。三是没有树。若大一个西侯垣连一颗像样的树都没有,春季的大风能把庄家苗刮死。

面对这三大难题,段培植同志不畏艰难,迎难而上。他首先带领群众开展全民义务修路。没要国家一分钱,宁是开通了西侯至常乐,西侯至洪池的两条公路,同时打通了村与村之间的简易公路。路修通后汽车进来了,从此西侯人民缴公粮、买化肥、购置生产生活用品再也不用牲口驼、人背人扛了。直到1986年这两条公路才被纳入县级公路,定名为常刘公路。即:东起常乐镇、西到洪池乡的刘湛村。这是一块卧在地上的丰碑,永远见证着段培植同志带领群众办成的第一件大实事。

路修通了接着是办水。过去全公社就一座水库,受益面积太有限,常为争水引发群体矛盾。段培植同志经过周密考察,决定利用西侯沟多的特点,提出因地制宜,全民办水。要求各个生产队都要建立自己的水利工程,在有水源的沟里蓄住山泉水;在没水的沟里选对位置,堵坝蓄住天上的雨水;没有沟的生产队打机井按出地下水。短短几年已经取得重大成功,西侯公社基本上达到人均半亩水 田,全公社人民从此再也不吃国家救济粮了。这在西侯垣上又是一个历史的奇迹,也是又一丰碑。

为了绿化西侯垣,段培植同志三赴河南省的兰考县,把兰考人民敬称的"焦桐"引进到西侯。他让每一个村建一块苗圃基地,大量繁殖"焦桐",用繁殖的树苗把西侯的沟全栽成万株桐树沟;垣面上栽成万亩桐树林网方;所有道路两旁全都栽上桐树。短短几年西侯垣上绿了,人们靠桐树发了,纷纷从窑洞里搬进了新房,大多数新房的木料几乎全是桐木。如今西侯垣上的泡桐树全是段培植同志从兰考引进的"焦桐"发展起来的,人们更新了一茬又一茬,见证了段培植同志留给他们取之不尽的万贯财产。

段培植同志英年早逝,他离开我们已经20多年了,但他永远活在西侯人民的心里,西侯人民一直怀念着他,传颂着他。

随着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推进,农村很需要有一批迎难而上,勇于担当,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是的好干部,从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段培植同志的事迹,希望能为大家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