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揉、搓,屏气凝视;用小刻刀灵巧地点、切、刻、划,片刻间一个个面团便慢慢实现“蜕变”,成为精巧的面人形状;再经过细细雕琢后,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在卫兴安的手上跃然而出。
“世界的面食在中国,中国的面食在山西。”山西人对面食的喜爱程度不仅体现在面食的多种做法和吃法上,还体现在山西的另一种面食文化上,那就是山西面塑。山西省劳动模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浮山面塑”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浮山县神山手工制作工作室负责人卫兴安,用一双巧手赋予山西面食新的内涵。
在浮山县神山手工制作工作室,陈列在眼前的《九州同庆》《龙凤呈祥》《少年强则国强》《嫦娥奔月》等一件件人物面塑作品,被刻画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让人赏心悦目、大开眼界。如此构思巧妙、做工精细的作品全部出自卫兴安之手。
“80后”的卫兴安出生于浮山县梁家垣村,其祖母和母亲都是“浮山面塑”制作技艺的传承人,耳濡目染下,他对“浮山面塑”的造型和面塑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2岁时,卫兴安便跟随祖母和母亲学习“浮山面塑”的制作。
数十年如一日,卫兴安把面塑制作的爱好做成了事业,先后辗转太原、大同、天津、深圳、广州、成都等地拜师学艺,广泛吸取各地面塑技艺的精髓,再结合自己的想法和经验进行大胆创作。多年的潜心钻研和精雕细琢,卫兴安的面塑作品风格独特,广受好评。
一件好的面塑作品,从构思到创作完成,往往需要数天甚至数个月,然而卫兴安不嫌烦琐,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甚至为了一件作品,他连续熬过不知多少个夜晚,每次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
对于面塑制作的痴迷,可以用“走火入魔”来形容卫兴安。无论何时,只要想到好的创作主题,他会立即投入制作,生怕时间一长灵感消失。无数个夜里,卫兴安都因此一骨碌从被窝里爬起来进行创作。对他来说,没有了灵感,作品也就没有了灵魂,没有了生气。
也正因为如此,卫兴安的每一件作品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细观他的作品,不仅形似,而且神态刻画得更加逼真,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或许正是因为卫兴安在面塑技艺上的不断追求和精益求精,才让他制作的“浮山面塑”作品散发出强烈的艺术生命力。
其创作题材广泛,或反映民间习俗,或取材于民间故事舞台戏剧、神话人物等。在他的精雕细琢下,生动形象的《飞天仕女》;形态各异的《九州同庆》;神采奕奕的《义薄云天》等面塑作品相继面世,各种人物形象在他的指尖下活灵活现。
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面塑这门手艺,并代代传承下去,让面塑这门古老的艺术得以发扬光大, 2007年,卫兴安创办了山西兴安面塑食雕培训中心,开始面向社会传播和普及面塑绝活。
期间,他从不放弃任何一次学习技能、展示技艺的机会,多次走出去参加展览,展示自己的作品,学习他人的长处,不断为自己赋能的同时,把更多的经验传授给学生。办学至今,卫兴安培训学员2000余人,遍及全国各地。
艺无止境。研习面塑多年来,卫兴安将不同的面塑文化融入到面塑制作手艺中去,并在食品雕刻、西瓜雕刻、泡沫雕刻、花色冷拼等技艺上不断打磨深究。
这些年来,卫兴安积极参加各种比赛,并屡获殊荣。
曾在首届全国饭店业食品雕刻大赛中获“金刻刀”奖;
在第三届国际食神争霸赛中获金银奖各一枚;
在国际烹饪大赛中获“国际烹饪金勺奖”;
在第四十五届全国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暨家居用品交易会上获得“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优秀奖”;
两次受邀走出国门,让“浮山面塑”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卫兴安也荣获了“山西省劳动模范”“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山西省焙烤行业技术能手” “三晋技术能手” 、临汾市“平阳工匠”等诸多荣誉称号。
“中华五千年,历史的车轮匆匆远去,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血脉愈加珍贵。只有代代传承、持续创新才会给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永恒的生命力。”在热爱的面塑事业中,卫兴安不遗余力,用劳动创造价值。未来,卫兴安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坚持,让更多的人了解“浮山面塑”,将这份技艺传承并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