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4版(1-2-4)
槐埝乡:强产业促增收 乡村振兴有支撑

产业发展生机勃勃,村居环境优美宜居,乡风民俗淳厚朴实,广大农民安居乐业……走进槐埝乡,一幅幅“产业兴、生态美、社会安、百姓富”的幸福画卷正徐徐展开。

槐埝乡坚持把特色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治本之策、乡村振兴的根本之举,积极贯彻落实县委“1169”战略 ,大力推行“2+N”发展目标,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和产业优势,全面发展新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发展高效节水灌溉 推进农业提质增效

“截止目前,槐埝乡西瓜种植规模达到800余亩,年产量1400吨左右,产值280余万元;辣椒面积达到1300余亩,亩产值5000余元……”这是今年槐埝乡农业产业统计报表中的一组喜人的数据。

2023年,槐埝乡党委、政府深耕现代农业产业,积极实施水肥一体化工程2950亩,不仅有效增加了土壤湿润深度和湿润面积,降低了水分下渗和蒸发,使灌水均匀度提高至80%-90%,节水达30%-40%;实现了集中施肥和平衡施肥,每亩可节约肥料30%-50%,减少农药用量15%-30%,极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极大促进了全乡辣椒、西红柿等特色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乡党委书记孙滨,党委副书记、乡长李婷走访农户

“庭院经济”让“方寸地”结出致富果

对于槐埝乡陕曲村49户农户来说,今年自家的小院里可谓是“亮点纷呈。”

年初,大家在乡村两级的鼓励引导下搞起了“庭院大棚种植”。靠着一个个小拱棚,农户们一年可以种“三茬” ,有三份收入。即:头茬以西红柿种植为主,按照平均每户两分地计算,收获2400斤,收益4000元左右;二茬种豆角、西葫芦,增收800元至1000元;三茬种植以菠菜、香菜为主的生长期较短的蔬菜,可增收1000元左右。

村民李英说,平时不起眼的乡间小院摇身一变成为了多彩菜园,“不仅有了看头,更有了赚头”,通过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让大家伙儿房前屋后的资源“活”了起来、庭院“美”了起来、农民“富”了起来。

陕曲村党支部副书记陕健健表示,庭院经济模式不仅为家庭增收注入了新动力,也大大改善了乡村面貌。下一步,该村将继续按照县乡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的要求,大力发展大棚西红柿,在技术服务、后期管护、产销对接等方面下功夫,走出一条具有陕曲特色的小而精、散而众的庭院经济新模式,带动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建起辣椒烘干厂、西红柿酱加工厂 延长产业链条

为了更好服务种植户,槐埝乡以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为依托,坚定实施“特”“优”战略,进一步完善了辣椒、西红柿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先后建起了辣椒烘干厂、西红柿酱加工厂,极大促进了地方农特产品再加工,打响了槐埝农特产品品牌,推动了农业高质量发展。

西红柿酱加工

西红柿酱成品

辣椒采摘

查看苗情

截至目前,槐埝乡吕寨村西红柿酱加工厂日均生产西红柿酱2000斤,辐射带动周边农户400余人,可促进人均增收1200元,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余元;吕寨村辣椒烘干厂可为周边5个村的种植农户提供辣椒烘干服务,年可烘干辣椒30多万斤,带动村集体增收10万余元。

全面发展新产业 持续擦亮“浮山樱桃” “金招牌”

今年以来,槐埝乡积极贯彻落实县委“1169”战略 ,大力推行“2+N”农业发展目标,全面发展新产业,在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提高土地综合产出效益,依托“党支部+联合社+基地+村民”的发展模式,在槐埝村建立樱桃大棚一座,将樱桃产业与光伏等其他产业汇集于一体,激发村民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动力,让更多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针对樱桃喜光、喜温、喜湿、喜肥的特性,槐埝村为樱桃大棚配备了自动温控、水肥一体灌溉等设施,并将物联网技术‘植入’大棚,从而实现通过手机查看温度及时调节温室大棚卷帘、补光等管理,确保在储备好养分的同时,有效预防霜冻、冰雹、雨涝等自然灾害。同时不定期邀请相关专家组织种植技术培训,为大棚樱桃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进一步推动樱桃产业迈向规模化、标准化。

巩固衔接结硕果,乡村振兴正当时。一株株的樱桃树正变成村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一个个农业产业也正如日东风、蓬勃发展,给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槐埝乡必将成为留得住人气、聚得起财气的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