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本期共4版(1-2-3-4)
老师·妈妈
—— 记浮山县八一希望小学教师马爱琴关爱留守儿童的感人故事

“妈妈,我们好想你!”

“妈妈,我有好多故事要跟你讲。”

“妈妈,这张手工贺卡送给你!”……

又是一年开学季,浮山县北王乡八一希望小学的晚饭时间刚过,一群学生便牵着马爱琴的手,簇拥着走进宿舍,聊起暑假里的趣事,欢声笑语在校园上空荡漾。

学生口中的“妈妈”就是他们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马爱琴。开学后,三年级学生得知马爱琴不教他们了,心中恋恋不舍,便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52岁的马爱琴,从教30余年来,用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呵护着留守儿童,多次荣获市、县级优秀班主任称号,深受学校、学生、家长的肯定和好评。在马爱琴的心里,教师是她的职业,她离不开这些留守儿童,她说:“学生就是我的孩子,我要当好他们的‘全职妈妈’,照顾他们的学习、生活,让他们健康成长!”

严慈相济的“老师妈妈”

“我们来数一数图中的滑梯、秋千、木马各有几个……”9月6日19时10分,该校下午放学时间已经过去一个小时,但一年级教室里依然亮着灯,马爱琴正用沙哑的声音为班里的几名学生讲“数”,学生们边听边跟着做,在数数过程中,了解、认识用“数”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重要性。

马爱琴每天上完课,总会在教室里多留个把钟头,给班里的学困生查漏补缺,其中多数都是留守儿童。“我留意到,这些孩子普遍缺爱,与人交往态度冷漠,同时又因为祖辈宠爱,比较任性、作业拖拉。”马爱琴说。

为了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爱和关心,马爱琴每周一到周五,都住在学校。7时30分进教室,18时10分放学后还要为住校生辅导作业。

学校食堂开到18时40分,马爱琴经常因为班里工作或学生的事错过饭点。校长乔红艺心疼她,劝她吃了饭再干,她却笑着说:“偶尔少吃一两顿就当是减肥了,迟了就去学校附近的小餐馆吃点夜宵也一样。”晚餐后,她又回到办公室批改作业和备课,常常工作到21时左右。

“即使这些学生在各方面表现不尽如人意,但是我坚信,付出总有回报,只要下足功夫,教他们知识和本领,他们就会学有所获、快乐成长。”马爱琴的脸上洋溢着笑容,话语里充满着对学生的期待和祝福。

体贴入微的“生活妈妈”

“马老师,为何我们教不好的学生,你既能让他们变得乖巧,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刚开学,马爱琴就被其他老师围在了办公室,问她索要学生“变身”秘籍。

马爱琴看着大家淡淡一笑说:“其实,每个孩子都有颗向上的心,只要平时多关心、多关爱他们,就能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上个学期,马爱琴是二年级的班主任,班里新转来一个学生周小聪。一开始,马爱琴就留意到小聪的“与众不同”:从不写作业、上课捣乱,各科成绩都只有30多分。通过进一步了解,马爱琴得知,他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一直跟随腿脚不便的奶奶生活。奶奶照顾他的生活起居都成问题,更别说学习了。

老师们听说小聪一事后直摇头,认为该生基础太差、性格不好,都劝马爱琴:“你不要把心思放在小聪身上,太费劲了!”但马爱琴却不听,她是个不服输的人,越是难教的学生她越要下决心教好。

接下来的几个月,马爱琴不仅经常叫小聪到办公室里谈心,还在课后帮助他洗衣服,帮助他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他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同学的友爱。渐渐地,小聪上课爱举手了,下课也越来越愿意融入集体,脸上的笑容多了,也阳光自信了。

像周小聪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马爱琴每天会将学生的集体活动照片上传至班级家长微信群里,与家长们及时分享孩子在校的情况,包括学习情况、食堂饭菜、参加活动等,让远在他乡的家长安心、放心。

“我家里经济负担重,我和孩子爸爸出去打工无法照顾孩子,真的很无奈。马老师不仅关心照顾小聪,还经常让孩子跟我视频联系,令我很感动!”看到小聪的进步,家长李女士发微信表达感谢,短短几句话让马爱琴很欣慰。

除了做学生的“老师妈妈”,马爱琴也心甘情愿做学生的“生活妈妈”,让学生在无微不至的关爱中快乐成长。她说:“我希望学生走上社会之后,能够想到曾经有我这样一个爱他们的老师,教育引导他们勤勤恳恳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循循善诱的“才艺妈妈”

“妈妈,这幅画送给您。”9月3日上午,在马爱琴的家里,就读于晋中学院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陈燕来看望她,并为她送上了教师节礼物——刚刚画好的国画《国色天香》。

上大二的陈燕小时候也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由奶奶照顾生活。六年的小学生活,她是跟着马爱琴度过的,校园里留下了她们师生俩的欢乐时光,她将这些记忆珍藏在心里,也已经把马爱琴当作自己的妈妈,有啥心里话都跟她说。小学毕业后,她一有时间就跟马爱琴联系,经常受到启发和鼓励,现在在大学里,各方面表现都不错。

“记得当时,陈燕学习一般,但爱好画画。我就利用课余时间,耐心地教她画画。今天画动物、明天画植物、后天画人物……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她在学校的书画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忆及当年与陈燕的点点滴滴,马爱琴满眼的幸福。

在马爱琴看来,对于这些缺乏父母陪伴的留守儿童,给予他们充足的温暖,远比要求他们提高学习成绩更加重要。三十多年来,她作为班主任,不仅在学习、生活上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爱,还根据学生的个性,培养兴趣特长,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张丽丽琢磨起了模型拼搭、王小强爱上了跳绳、陈子柯获得了校级演讲比赛第一名……在多才多艺马爱琴的悉心引导下,她带过的学生大多都找到了自己的爱好特长,所带过的班也都形成了“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这些一直伴随学生们升学、就业、成家。他们在马爱琴身上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做人、做事,受益良多。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哪怕有的花朵没有那么艳丽、耀眼,但她依旧渴望绽放最绚丽的自己,就像那些学困生,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拥有更多的自信。想到这些,我觉得再辛苦也值,我要当好学生的‘全职妈妈’。”30多年的从教路,马爱琴付出了很多,但看到学生们一个个成长、成才,她很满足、很幸福。(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来源:临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