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五年三次到山西考察,亲切看望基层干部群众,勉励山西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优化布局,提升能级,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不断开创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历史的时空中镌刻下清晰的山西坐标,时代的大潮里澎湃着强劲的“山西动力”。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加快融通开放步伐、打造开发区建设升级版、狠抓市场主体和重大项目、用好先行先试制胜法宝、全面创优营商环境……一幅以改革开放助力山西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渐次展开,人民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投身改革开放的热情与日俱增。
优化区域布局 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7月4日,“太忻号”城际动车首发列车从太原南站驶出,犹如一条风驰电掣的白色巨龙,一路向北,驶向忻州。至此,太原与忻州日常开行的动车组列车达到12对,实现动车“公交化”开行。
“太忻号”改变的不仅是两地人民双向出行的速度,更让山西中部城市群真正实现“融为一体”,让忻州乃至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对接服务雄安新区、更深融入京津冀、与世界相拥的步伐加快。
密织太忻交通网的背后,是我省做好“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这篇大文章的坚定决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按照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我省明确了“三区三地”的发展定位,即建设成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全国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先行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服从服务国家战略,结合省情实际,我省提出构建“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一群”,即建设太原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带动山西中部晋中、忻州、阳泉、吕梁四市协同发展,推动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两区”,即打造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和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南北引擎。“三圈”,即建设晋北、晋南、晋东南三个高质量城镇圈,依托各自区位优势,向内提升凝聚力,向外拓展影响力。
从深冬到盛夏,从规划到开工,大盂产业新城核心区路网格局初具雏形、太原科技创新驱动中心拔地而起、忻东新城加快布局……在太忻一体化经济区这片热土上,一批重点工程项目正强势起步、迅速开局,奋力跑出了“太忻加速度”。今年3月28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首批183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038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404亿元。基础设施类项目71个,包括太忻大道、大盂产业新城基础设施等;产业类项目112个,包括太原科创驱动中心、哈工大机器人华北总部基地、中北高新区战略性基础材料产业园二期、清凉湾温泉康养小镇等。
融入京津冀,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强势起步,正吸引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优化区域发展布局,“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必将对山西经济转型、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产生更大促进作用。
用好先行先试政策 打造深化改革“山西样本”
6月30日,在位于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的山西中来光能年产16GW高效单晶电池智能工厂,一期4GWN型TOPCon2.0电池首片下线。在中来股份与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签署协议后,短短一年时间,项目一期实现了从落地到投产的“加速度”。今年5月,山西中来光能电池科技有限公司还被推选为山西光伏产业链“链主”企业。
先行先试,探路领跑。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是全省深化转型综改的主战场、主引擎。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视察指导,并提出了“希望山西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殷切希望。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成立五年来,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探索实施了上百项改革创新,40余项在全省复制推广,荣获“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称号。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重大项目招商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引进上海凯赛生物、中来光伏、厚生锂电池隔膜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锚定“走在前、作示范、创一流”的工作目标,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转型,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努力打造精密电子制造、合成生物、光伏产业、现代服务业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及智能制造,加快培育信创、碳化硅、蓝宝石、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一批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理顺运行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推进“三项改革”,营造“三无”“三可”营商环境。同时,高起点申报自贸区和国家级新区,充分发挥在高质量发展中的排头兵作用。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