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本期共4版(1-2-4)
“1355”行动提质壮大集体经济
北王从“输血扶持”到“自主经营”

盛夏时节,北王大地处处是热火朝天的奋斗景象,广大群众正在这片发展的土地上播撒汗水、耕耘希望......

全县第二季度抓党建促乡村治理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题例会上,该镇的集体经济特色产业亮点纷呈、优势明显。

“我们史壁村今年的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可以完成年初制定的20万的目标,另外60亩辣椒种植可以确保经营性收入稳定突破15万,”说起该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的陈双玲信心满满:“下半年我们计划在轮作间作上发力,将在辣椒种植区试点套种20亩葱头,如果试点成功,明年全面推广,同时还将进行“辣椒+玉米”轮作实验,进一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力争明年集体经济收入破30万,经营性收入破20万。”

“2021年,我们线椒收入突破20万元,集体经济总收入首次突破30万元,今年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35万元。”北王镇杜村自2020年换届后,按照“懂什么就搞什么、适合干什么就踏实干”的思路,确定实施线椒种植项目,通过“一降一提一联”,即降成本、提规模、联合发展的做法,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重大突破。

“这两年我们臣南河通过村企联动、化零为整、“特”“优”引领的做法,有效改变了过去河滩旱地种棒子,住的都是土窝子,软弱涣散乱摊子的局面,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30万元。”有着“鱼相之村”美誉的臣南河村下一步将继续“支部+公司”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探索打造“红引擎”沿河特色产业带,对原有集体经济产业进行整体提质升级,形成500亩滴灌露地蔬菜+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4万尾食用鱼立体养殖、年出栏2000只生态养羊、组建成立劳务公司等多点开花、多点支撑的集体经济,进一步拓展内容、提升效益。

今年以来,北王镇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积极谋划实施“1355”行动,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逐步从“输血式”扶持向“自主式”经营转变,全镇集体经济收入结构比重持续优化,增长潜力持续释放,村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奋进中的北王农业更强了,农民更富了、农村更美了。

“在年底前全面消除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下“薄弱村”、培育8个集体经济收入破30万元的“示范村”。”镇党委书记张祥亮提出的奋斗目标规划了蓝图、擂响了战鼓, 全镇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一个发展目标

2022年,全面消除集体经济10万元以下的“薄弱村”,集体经济年收入3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8个。12村经营性收入实现突破,5个村经营性收入破10万。

2023年,集体经济年收入30万元以上的村突破10个。24个村经营性收入实现突破,8个村经营性收入破10万。

2024年,集体经济年收入30万元以上的村突破12个。24个村经营性收入稳步提高,10个村经营性收入破10万。

三条探索实践

对于集体经济示范村,继续坚持“能人带动+自主经营”。

对想干事、能干事的村干部在政策、项目、资金上予以倾斜,为好干部搭建好舞台,让好业绩成就好村子。组织各村踏踏实实地想清楚、弄明白村里适合发展什么、村“两委”班子会经营什么,不求“高大上”,力求“短平快”,真正把产业经营类项目确定好、实施好。

对于集体经济潜力村,继续坚持“典型引路+辐射带动”。

用足上级政策、用活镇级公司,给全镇产业发展导航、给村级集体经济兜底。围绕全镇起步早、经验足、效益好的辣椒、红薯、中药材等产业继续做文章,吸收条件成熟、有经营能力的村纳入全镇特色产业规划当中,逐步提升种植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北王“特”“优”农副产品品牌。

对于集体经济薄弱村,继续坚持“整合资金+潜力挖掘”。

积极争取县级兜底扶持项目,组织集体经济薄弱村做好项目选址、规划等工作,确保项目如期竣工、及时见效。同时,树立“扶持重在激励,兜底不是救济”的理念,引导薄弱村“两委”干部有想法就先试、有路子就先行,把想干的事落地、把要干的是干成,坚决杜绝“躺平式”观望、“画饼式”要钱、“表态式”落实。

五项具体举措

一是联村抱团带动一批。针对去年收益较好的辣椒、红薯项目,鼓励杜村、史壁、桥北、北张等村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并采取合作帮带、联村抱团的形式,引领带动周边村和有发展意愿的村共同发展辣椒、红薯产业,推动产业规模稳步提升、集体经济稳定增收。

二是谋推项目引领一批。坚持把扶持壮大集体经济项目作为“强引擎”和“硬支撑”,谋划推进了堡子上、白培垣等5个村1430亩辣椒滴灌和配套智能灌溉项目,霍寨村100亩高粱种植项目,梁家垣村有机废弃物生态处理综合利用项目等一批产业项目,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稳步提高。

三是借力政策兜底一批。积极争取和承接县村投公司分布式光伏和现代化大棚樱桃种植项目,为北韩、霍寨、李家场、北张等村进行兜底补齐,为年底前薄弱集体经济全面破10万、示范村稳定破30万提供了坚实保障。

四是挖潜拓源清收一批。扎实推进“清化收”工作,排查合同267份,已清理规范62份,追缴欠款4.56万元,收回耕地 206亩,切实把“跑冒滴漏”的集体收益“颗粒归仓”,为壮大集体经济打下坚实基础。

五是激活主体创收一批。探索推动镇投公司和各村股份制经济合作社等市场主体,通过参股经营、投资合作等市场化运营方式,有效承接参与到臣南河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尚航混凝土退园易地重建、华润光伏农光互补劳务用工、产业集聚区企业粮蔬供应、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项目中,通过激活用好市场平台带动集体经济增收。

五大前景规划

一是农业提质增效类。具体是利用村内闲置土地发展辣椒、中药材、大棚樱桃、养心菜、节水玉米等“特”“优”农业产业项目,涉及10个村。

二是基础设施提升类。具体是对现有玉米、辣椒、苹果、红薯等现有产业进行基础设施配套提升,通过铺设滴灌、建设春秋棚、储存库、晾晒场、采买农用机械等,提升亩产收益,涉及5个村。

三是产业链条延伸类。具体是通过建设辣椒加工厂、饲草加工厂、粮食收储站等项目,提高农产品销售附加值,涉及4个村。

四是特色产业培育类。具体是年产300吨小米醋智能自动化生产线和有机废弃物生态处理综合利用,涉及2个村。

五是土地整理开发类。具体是结合“清化收”工作,对回收的机动地因地制宜实施土地整理、破除地垄、机耕路整修等地力提升改造,有条件的地块实施滴灌等水肥一体化节水设施改造,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努力把小地变大地,劣地变好地,瘦地变肥田,实现确保村集体获取更多、更好、更可观的收益。

经过对全镇集体经济收入构成的多轮次研判,发现一些靠光伏、靠分红等上级扶持项目稳定破10万的村抱有“守摊”思想,一些没争取到上级扶持项目的薄弱村习惯于“等靠要”,一些享受了上级扶持资金的经营类项目存在项目亏损、资产闲置等问题。镇党委书记张祥亮表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根源在思想认识、重点经营能力、关键在内生动力。要增加经营性收入,下一步全镇上下要进一步强化“主责”意识。镇级层面,要用足上级政策、用活镇级公司,给全镇产业发展导航、给村级集体经济兜底。村级层面,要扛起“促一方发展”的责任担当,千方百计争资金、引项目、谋发展,把村集体的钱包“鼓起来”。要提升“创业”能力。镇级层面,要加强农村致富带头人,特别是村“两委”主干的经营能力培养,通过组织观摩、专业培训等形式增强村干部的自主经营能力和抵御风险的本领。村级层面,要踏踏实实地想清楚、弄明白村里适合发展什么、村“两委”班子会经营什么,不求“高大上”,力求“短平快”,真正把产业经营类项目确定好、实施好。要破除“守摊”思想。镇级层面,要对想干事、能干事的村干部在政策、项目、资金上予以倾斜,为好干部搭建好舞台,让好业绩成就好村子。村级层面,要树立“扶持重在激励,兜底不是救济”的理念,有想法就先试、有路子就先行,把想干的事落地、把要干的事干成,坚决杜绝“画饼式”要钱、“表态式”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