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本期共4版(1-2-3-4)
老照片里的闪光形象

长青邀我当编辑,因此我第一次登门采访,收集资料。进门第一眼就被镶嵌在镜框里的“神枪手姐妹花”的黑白照,吸引住了。这不就是毛主席诗词里的“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的画面吗?画面里妹妹宝萍卧姿瞄准射击,姐姐华萍侧身卧姿耳语指导要领。画面里充满了少女活力四射的青春朝气,充满了对民兵事业的热爱和追求,充满了姐妹之间的亲情,能看到追求百米穿杨的志气和豪气。一双姐妹打靶的画面,正好反映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民兵大比武的真实写照。它是时代的产物,非常珍贵,难怪主人爱之若宝,如此珍藏。

看了照片,我想到了荣誉背后的付出和辛酸。练成一个神枪手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这中间得出力流汗,得有顽强的毅力,得摸爬滚打,得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不知磨乱多少衣服,磨破多少双鞋袜,起过多少早,摸过多少黑,受过多少罪。也许会遇到过一些人的冷眼相看,背后指点。总之,没有坚定信念作支撑,没有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没有强国强军的爱国主义精神,很难练成神枪手。我为神枪手喝彩。飒爽英姿,威武雄壮,敢顶天立地,敢和敌人拼命,保国保家乡。

经过寻问,这张照片是原文化局局长邢作梅1963年的杰作,至今已近60个年头了。那时华萍、宝萍都是未婚少女,生在诸葛,长在诸葛,成了诸葛村的明星。那时节,华萍姐妹已成了名,成了蜚声浮山,扬名河东的神枪手。邢作梅是用心人,拍摄了这张最具时代特色的照片,曾刊登于《临汾日报》,轰动了平阳城,震动了三晋大地。我对这张照片连连点赞,华萍却说:“自己没有那么好,一般般。”一席话更引起我对她的敬慕之情。

我悔恨居住相距百米远,不识英雄面,同在一个巷,彼此了解少。华萍成名的时候,我正在浮山中学读初中,华萍名声大振的时候,我正在临一中读高中,华萍在西佐乡当补贴制干部时,我就在她西佐当民办教师,华萍当营业员的时候,我正在山西大学就读。多少机会能相识就这样错过了。那时只知其名,但从未谋面过,彼此谁也不认识谁。

我认识华萍是退休以后的事。华萍是浮山县的文体尖子。70多岁的人了,蹦蹦跳跳的绝不亚于年轻人。她练“欢庆十八大”的腰鼓我见过,跳的很高,打得很花梢。我知道她练得很费劲,但她愿意,她热爱文体活动。一不为名,二不图利,就图一个快活,每次演出活动都有她,她也甘当文体活动的活跃分子。但我们只是谋过面,彼此没有言语交流。所以,对她的了解还是甚少。

真正对华萍的了解,还得于这次编书活动。因为写她家的事,彼此话语便多起来,但我很快发现她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她语言表达很实在,声音又很低,我腿脚不便,耳朵又聋,多半听不清楚。只知道她中等身材,面色微黑,说话实在,待人和善,过去是神枪手,现在是文体尖子。今年已是77岁的奶奶级人物,失去了年轻人的活力,多了些老道稳重。记忆力相对差了,让她谈过去当民兵的事,她也只能谈个概括。人总要变老,但既是老了,她作为民兵神枪手的事迹永不老,应该是那个时代的女中豪杰。

从神枪手到文体尖子,从文体尖子到变得苍老。这中间相距60年。我推算照这张照片的时候,她正是十八九的妙龄,正是充满青春活力的好年华。

如今,县武装部慰问她,军分区首长慰问她,她得到了荣誉,得到了回报,她笑了,笑的非常开心,仿佛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希望她好好活,慢慢老,尽享新时代小康生活。别忘记那老照片里的闪光形象永远鼓舞着人们从胜利走向胜利,把它作为传家宝,妥善保存,永放光芒。别忘了这是闪耀时候,是高光时刻,人生能有几回搏!

(盖延敏)